【析理論道】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為了防止人類再度遭受“慘不堪言之戰禍”,《聯合國憲章》得以起草、議定、簽署,聯合國成立。以此為起點,諸多國際關系基本準則逐步確立,一系列國際法逐步形成并得到尊重和實施,這些國際規制和國際法在因應國際事務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演進完善,共同搭建起當今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大廈的基本框架。
80年來,聯合國及其代表的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變得越來越龐大,常常成為廣大發展中國家、中小國家、遭受打壓迫害國家求助的重要對象、表達訴求和伸張正義的重要平臺、捍衛平等權利和地位的重要渠道。盡管國際社會霸權霸道霸凌時有發生,不公正事件連續不斷,聯合國等國際機制不時陷入無奈境地,國際秩序不時遭受沖擊,但這個基本框架歷經多重考驗,不斷調整適應國際局勢變遷,至今依然支撐著世界和平、發展、安全以及人權事業,人類文明在曲折中不斷向前發展。
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之后,美國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帶領其他西方發達國家企圖使既有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成為維護西方主導地位尤其是美國治下全球霸權秩序的重要工具。特別是近些年來,美國政府從極力利用國際秩序為美國利益服務,到優先美國利益而退出一個又一個國際機制,不斷違反國際法,背離其曾經主導打造的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這是當今國際秩序面臨的最大挑戰。
與此同時,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傳統安全問題和非傳統安全問題相互交織激蕩,局部沖突此起彼伏,全球性挑戰層出不窮,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全球化興風作浪,糧食危機、能源危機、大規模傳染性疾病、生物多樣性問題、極端天氣、自然災害、極端主義、恐怖主義威脅上升,各種矛盾、危機和風險疊加,從不同角度沖擊和考驗現有國際體系的容納空間和國際秩序的適應能力。
當今世界,從綜合實力看,美國依舊突出,但獨自主導世界的能力明顯減弱,其他力量中心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斷上升。從世界經濟版圖看,北美、歐洲、亞太這三大地緣板塊鼎立的格局十分突出。從政治和外交影響力看,中國、美國、俄羅斯、歐盟、印度、日本、巴西、沙特、伊朗、東盟、非盟、阿盟等國際和地區主要力量的作用變得越來越備受矚目。這些重要力量基于不同的內外處境、文化傳統、思想認識、利益取向、政策考量,圍繞國際和地區秩序如何演變提出不同主張、推行不同政策舉措,導致聯合國框架下常常形成不同的力量組合。同時,包括國際非政府組織和跨國公司在內的非國家行為體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大。聯合國通過賦予咨商地位等途徑與非國家行為體和地區性組織建立各種伙伴關系,努力發揮建設性功能。
面對充滿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不安全感的世界,中國始終站在歷史正確一邊,站在公平正義一邊。中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主戰場,是抗擊日本軍國主義的中流砥柱,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創建聯合國時,中國率先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1971年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后,相繼加入一個又一個聯合國專門機構,在聯合國這個世界大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令人矚目的負責任大國作用。如今,中國堅決捍衛二戰勝利成果,堅持和維護聯合國權威,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改革。
關于聯合國安理會改革,中國一直主張安理會不能成為大國或富國俱樂部,更不能成為搞政治對抗的角斗場。支持提升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支持對非洲作出優先特殊安排的改革路徑,使“全球南方”國家特別是中小國家參與安理會決策,切實改變安理會組成南北失衡、發達國家代表性過剩的局面,提升安理會權威和效率。明確主張安理會改革政府間談判是唯一得到聯大授權、獲得會員國廣泛認可的平臺,支持通過這個主渠道不斷積累擴大國際社會的共識。
關于人權事業發展,中國明確主張人權是歷史的、具體的、現實的,不能脫離不同國家的社會政治條件和歷史文化傳統空談人權;評價一個國家是否有人權,不能以別的國家標準來衡量,更不能搞雙重標準,甚至把人權當作干涉別國內政的政治工具。中國推動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取代人權委員會,并積極參與人權理事會的建章立制工作;堅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推動全球人權治理朝著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發展;積極參與聯合國人權事務,與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加強對話交流,廣泛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開展國際人權交流合作,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
關于國際和地區組織建設,中國支持二十國集團在全球經濟治理和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支持非盟作為一個成員正式加入該集團。支持金磚國家機制創立并不斷擴員,并在“金磚+”機制下持續擴展深化合作領域。支持創建上海合作組織,合作領域從安全擴展到經濟、人文、民生、環保等各個領域。支持創建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不斷擴大與世界銀行等其他國際金融機構合作。倡導創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強與其他多邊金融機構的合作。這些多邊機制從不同角度對現有國際組織和機制形成互補,使全球治理體系變得更加合理。
此外,中國明確主張國家不分大小強弱一律平等,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堅定維護各國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發展權利公平,主張國際上的事情由各國商量著辦、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持續推進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國際關系民主化和法治化,這些都是支撐現有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的重要基本原則和制度性框架。中國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并在政策實踐中積極踐行。中國奉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和真正的多邊主義,在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大規模傳染性疾病、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以及參與太空、深海、極地、網絡等全球公共空間治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等方面不斷貢獻智慧和力量。這些思想、理念、行動,都在引領現有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的完善,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高祖貴,系中央黨?!矅倚姓W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內蒙古自治區黨?!残姓W院〕第一副校長〔第一副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