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是最終需求,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擴大內需既關系經濟穩定,也關系經濟安全,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戰略之舉。要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時代,隨著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出現,青年群體的消費能力、消費理念、消費模式等對消費市場的影響持續加大。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14—35周歲青年人口約4億。持續釋放青年群體消費潛力,更好滿足青年群體消費需求,能夠有效帶動消費市場創新升級,助力內需潛力釋放。
重視青年群體消費新需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青年群體對生活品質、環境氛圍等更加敏感,對新鮮事物接受度普遍較高。他們的消費新需求折射出其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為消費市場帶來了新機遇。從國民經濟循環看,消費是提質擴容的終點,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起點。把握好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的邏輯關系,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循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把握青年群體對個性化、品質化、體驗化消費的需求,不僅有利于培育服務消費、智能消費、綠色消費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將越來越多的“青年新需求”轉化為消費市場“發展新機遇”,而且能夠引導帶動供給,通過科技創新培育一批帶動面廣的消費新場景,帶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推動企業不斷創新產品和服務。因此,要高度重視青年群體消費新需求,持續釋放青年群體消費潛力,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
把握青年群體消費新特征。青年群體消費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從以前更側重商品本身的實用性,到愈發注重消費帶來的情緒價值,當代青年的消費需求逐漸從物質層面拓展到精神、文化層面。例如,青年群體在購物時,往往既關注產品的實用性,也注重品牌、設計和文化內涵;一些青年消費者還積極參與各類文化、藝術、體育等活動,通過消費表達自我,滿足社交需求;等等。這種從物質追求向精神追求轉變的消費趨勢,既反映出青年消費觀念的升級,也促使青年消費者在滿足多樣化、多層次需求的同時,實現自身的長足發展。近年來,在新技術新需求的帶動下,“情緒消費”、個性化和體驗式消費、即時零售、“國潮”產品等消費新業態新場景不斷涌現,既有效激發了青年群體的消費意愿,也推動商家不斷創造新的消費熱點。為此,要準確把握新時代青年群體消費的特征,持續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加快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發展,釋放多樣化、差異化消費潛力,推動消費提質升級,著力推動青年群體消費需求和新型消費供給的“雙向奔赴”。
打造青年群體消費新圖景。當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達到67%,城市已經成為青年人口最集中、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促進青年群體消費,必須深刻把握青年發展與城市發展、消費增長的辯證關系。要發揮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的導向作用,構建與青年發展相適宜的就業、住房和生活環境。健全青年就業公共服務體系,聚焦高校畢業生、新生代農民工等群體,擴大就業容量;加強就業指導和職業技能培訓,優化營商環境,通過稅收優惠、創業補貼等措施鼓勵青年創新創業,使青年群體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政府和社會共同努力,強化青年群體發展保障,著力保障青年基本住房、醫療和教育需求,緩解青年婚戀生育養育等難題,使青年群體無后顧之憂敢消費。增加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有機食品等綠色、數字、健康領域優質消費品供給,將首發經濟、文旅經濟、“人工智能+消費”等場景融入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中,提升消費供給品質,使青年群體愿消費。
(作者為南京審計大學聯合研究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