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華燈初上,浙江湖州南潯區丁家橋村的夜市瞬間被點亮。攤位上,鐵板炙烤的滋滋聲響,小龍蝦的鮮辣香氣,糖葫蘆的甜蜜氣息,裹挾在蒸騰熱氣中,與游客的歡聲笑語交融,繪就出一幅鮮活靈動的鄉村煙火畫卷。這個從自發聚集起步,而后憑借夜市爆火的小村莊,不僅成為南潯夜間經濟中一張亮眼的嶄新名片,更化作一扇重要窗口,讓人們得以窺見基層治理的創新實踐。
黨建引領,創新治理路徑。夜市的蓬勃興起,實則是南潯區以黨建為引領,系統性破解鄉村發展難題的生動實踐。從最初的“自發聚集”,到后續實施“公開抽簽”“攤位劃定”等科學化引導舉措,當地政府巧妙地將靈活就業與規范管理有機結合。如此一來,既充分滿足了市民多元的消費需求,又為村民拓寬了增收致富的渠道。這一系列政策創新,本質上是基層黨組織對社會治理需求的精準把握與積極回應。正如湖州在推進“四夜經濟”(夜食、夜購、夜游、夜娛)布局時所強調的,夜間經濟不只是消費場景在時間維度上的延伸,更是檢驗基層治理能力的重要標尺。
文化賦能,推動產業共振。丁家橋夜市的走紅絕非偶然。它既依托南潯古鎮六百余年深厚的水鄉文化底蘊,又深度融合古鎮獨有的傳統美食特色。百魚宴的鮮嫩爽滑,雙交面的筋道彈牙,定勝糕的軟糯香甜,熏豆茶的淡雅清香……這些承載著江南記憶的味覺符號,在夜市的場景中得以活化再造。與此同時,配合極具沉浸感的古鎮夜景體驗,以及夜間經濟相關政策的有力支持,通過“文化 + 產業”的創新模式,最終打造出一個傳統與現代交織、美食與文旅共生的特色消費新地標。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這里迎來客流高峰,每日接待游客超萬人次,熱鬧非凡。
流量變現,繪就共富新圖景。丁家橋夜市最初因周邊旺盛的消費需求而萌芽,在政府的全面研判與積極引導下實現蛻變,其終極目標始終是讓群眾共享發展帶來的紅利。如今,當地通過劃定固定攤位,解決經營秩序問題;增設臨時停車場,緩解停車難題;增派環衛人員定時清理,保障環境整潔;安排治安巡邏隊,維護市場秩序。一系列舉措之下,通往丁家橋夜市的聯誼路兩側,攤位整齊排列,綿延數百米,攤主們的生意也愈發穩定??梢哉f,丁家橋村成功的關鍵,在于構建起了“政府引導 + 群眾參與 + 集體受益”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丁家橋夜市的璀璨燈火,照亮了鄉村全面振興的全新路徑。它給予我們深刻啟示:基層組織工作既要深深“向下扎根”,在政策制定、資源整合的過程中,始終飽含為民情懷;又要努力“向上生長”,以創新思維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當“夜市經濟”從一地一村的探索嘗試,發展成為推動全域振興的強勁引擎,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經濟數據的增長,更是基層治理智慧的升華。在這濃濃的煙火氣里,每個人都成為了發展的積極參與者與切實受益者。
(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東遷街道 楊佳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