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追光青年
首頁 > 理論前沿 > 全球觀察 > 正文

從阿伯塔巴德到北京:巴中友誼的時光見證(我和中國的故事)

薩爾曼·巴希爾二〇一七年在上海豫園參觀時留影。

作者供圖

我的童年是在位于巴基斯坦西北部的阿伯塔巴德度過的,那是一座群山環抱的美麗小城。早在上世紀50年代,這里就開了一家中國鞋屋,是小城的地標建筑之一。父親告訴我,里面的中國鞋匠技藝精湛,他們做的皮鞋是整個小城里最好的。

在我青少年時期,雖然家里人沒有去過中國,但奶奶總會給我講關于中國的故事:越過阿伯塔巴德再往北的巍峨高山,那里是另一個國度,擁有美麗的風景和友好的人民。

時光流轉,喀喇昆侖公路翻越高山深谷,將阿伯塔巴德與中國緊密相連。如今,雖然那家中國鞋屋已難覓蹤影,但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這片土地上蓬勃發展。隨著巴中兩國在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化,兩國真摯的友誼也隨著時間的積淀而更加厚重。

從聽說到親歷,我和中國的故事也一直在延續。1980年,我成為巴基斯坦常駐日內瓦代表團的一名外交官。冷戰陰霾中,中國代表團始終是我們在聯合國的可靠伙伴。我們經常就國際事務深入交流,還多次受邀品嘗令人難忘的中國美食。每一次拜訪,中國同事熱情洋溢的招待都讓我感到十分溫暖,仿佛置身于家中。在那里,我能夠與可信賴的中國友人暢談心聲。他們給予的理解與隨時伸出的援手,讓我倍感慰藉。

在我40年的外交生涯里,駐華工作無疑是最為愉快且成果豐碩的一段經歷。2005年,我被任命為巴基斯坦駐華大使。我的家人也為我感到高興,我們在中國度過了3年半的美好時光。

駐華期間,我走訪中國多地,從西北邊陲的喀什到東北地區的大連,再到東南沿海的廣州,這片古老土地煥發出的活力生機帶給我莫大的震撼,中華文明的璀璨輝煌讓我抑制不住地感慨: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民族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進步,能見證、感受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實乃人生幸事。

我剛到北京時,中國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2008年北京奧運會,城市面貌可謂日新月異。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齊聚一堂,場景恢宏令人至今難忘。當巴基斯坦代表團步入鳥巢國家體育場時,現場很多中國觀眾起立鼓掌致意,那熱烈的掌聲瞬間點燃全場氣氛,也讓在場的巴基斯坦政府官員和電視機前的巴基斯坦人民感動不已。

令我難忘的還有,2005年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發生強烈地震,中國第一時間派出國際救援隊,他們也是最早到達重災區的國際救援隊伍。此后一個月時間里,中方先后向巴基斯坦提供了10批緊急救災物資,超過1900噸的救援物資分24架次運往災區,為震區災民帶去支援和關懷。當中方救援隊員圓滿完成任務從巴基斯坦凱旋時,我到機場迎接并從他們口中聽到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當救援隊員回憶起很多災民雖然一無所有,卻依舊將所剩無幾的物資分享給他們時,許多人眼中都噙滿淚水——這份跨越國界的人間大愛令人動容。

這樣的感同身受從不曾停止。2008年,中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那時我雖已回到伊斯蘭堡工作,但我的妻子和孩子仍居住在北京。我的兒子哈姆扎和女兒伊莎手舉巴基斯坦國旗,與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為地震遇難者默哀。那不僅僅是一種儀式,更是我們全家表達的由衷哀思和對中國人民的堅定支持。我相信,無論局勢如何變幻,巴中兩國人民始終會堅定地站在一起,這份情誼堅如磐石、歷久彌堅。

我對中國的愛,始于半個多世紀前的阿伯塔巴德小城。這份愛如影隨形,影響和豐富著我的人生。如今,這份情緣仍在傳遞:我剛出生兩個月的孫女阿麗莎,將繼續從她的祖父母以及在北京大學求學的父親那里,聆聽關于中國的故事??梢灶A見的是,我們新一代的家族成員也將繼續見證中國——這個祖輩口中的美麗國度續寫更多傳奇,見證巴中友好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絢爛的光芒。

(作者為巴基斯坦前外交秘書、前駐華大使)

[責任編輯:張堯]
99e热国产最新地址获取_欧洲精品色在线观看_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_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