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修訂后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近年來,在中央八項規定治理效能的持續釋放下,“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逐漸成為干部隊伍作風建設的關鍵詞。新時代新征程上,黨員干部需清醒認識到,節儉是干部作風的試金石、治理能力的放大器,必須將其內化為政治自覺與行動自覺,讓節儉從“紀律約束”升華為“價值認同”,從“行為規范”轉化為“終身習慣”。
以理想信念鑄魂,激活節儉自律的精神密碼。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更是培育節儉意識的思想沃土。干部厲行節儉、反對浪費,既是對傳統美德的傳承弘揚,也是新時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要深刻學習領會《條例》精神,將黨的節儉傳統納入干部教育必修課,通過情景再現教學、案例剖析研討、反面警示教育、特色黨建活動、家風建設延伸等方式,引導干部感悟革命先輩在物資匱乏年代艱苦奮斗的精神內核,自覺抵制享樂主義、奢靡之風,讓節儉從外在約束升華為內在自覺。
以治理能力增效,構建節約型機關建設的實踐閉環。真正的節儉,絕非“勒緊褲腰帶”的權宜之計,而是公共資源優化配置的治理智慧。貴州黔東南州整治“濫辦酒席”,將節省的1.2億元禮金投入鄉村教育;浙江推行“無紙化會議”,每年節約的經費可新建3個社區養老中心……實踐證明,節儉釋放的財政空間,能夠轉化為民生福祉的增量。黨政機關要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通過跨部門資源整合,避免重復采購和閑置浪費。同時,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推進無紙化辦公、線上會議等新模式,實現“降成本”與“提效能”的雙贏。
以長效機制固本,夯實崇儉尚廉的制度堤壩。節儉絕非階段性任務,而是關乎黨風政風、民心向背的永恒課題,建立健全節儉長效機制是避免“一陣風”“走過場”的根本保障。要探索建立閑置資產在部門間流通共享制度,推行綠色采購標準,優先選擇節能環保型辦公用品和設備。同時,明確浪費行為的界定標準和懲處措施,為節儉實踐提供堅實的制度支撐。通過制度建設,將節儉要求固化為日常工作規范。黨員干部也要以身作則,帶動身邊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推動形成“政府示范—社會響應”的連鎖反應,讓節儉從政風延伸到民風,將“省下的錢”轉化為“贏得的心”。(中共新余市委組織部 傅玉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