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浪潮奔涌向前,廣大青年干部生逢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肩負著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時代賦予重任,使命呼喚擔當,青年干部當始終堅守初心、堅定信心,以“三常”為筆,飽蘸理想信念、苦干實干、廉潔自律的墨汁,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畫卷上,書寫出屬于自己的挺膺擔當奮斗答卷。
把深學細悟融入日常,筑牢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唯有“常學”方能“常新”,青年干部要將理論學習當作終身必修課,堅持不懈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知原義。學習不能盲目跟風,而要堅持“缺什么補什么、用什么學什么”的“對癥下藥”原則,針對自身知識短板和工作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學習。在學習經濟發展理論時,結合地方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實際問題,思考如何將理論轉化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具體舉措;學習基層治理知識時,對照社區治理中的難點,探索創新治理模式。
學習是一個需要沉下心來的過程,青年干部要始終保持滴水穿石的鉆勁,摒棄浮躁之氣,靜下心學、沉下心思、潛下心悟??梢岳盟槠瘯r間,如在通勤路上聽理論音頻,在午休時閱讀理論文章;也可以安排專門的學習時段,進行系統深入地學習。當理論學習真正融入日常,知識才能入腦入心、見諸行動,在思想上劃出不可觸碰的紅線,在行動上如拉滿的弓弦,以堅定的思想自覺引領行動自覺,為干事創業筑牢堅實的思想根基。
把實干篤行落在平常,錘煉過硬本領
基層是離群眾最近的地方,基層工作關乎民生、連著民心,是檢驗青年干部能力的“試金石”。青年干部要牢記初心使命,緊緊抓住時代賦予的機遇“窗口”,主動跳出舒適安逸的“溫室”,勇敢突破成長路上的“瓶頸期”,積極投身于重點項目攻堅一線、急難險重任務之中。在鄉村全面振興的廣闊田野上,青年干部可以扎根農村,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幫助農民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用實際行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在城市建設的關鍵項目現場,他們可以堅守崗位,協調各方資源,解決施工難題,為城市發展貢獻力量。
青年干部要始終將“人民”二字銘刻于心,牢記“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日常工作中,主動俯下身傾聽群眾訴求,耐心細致地與群眾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急難愁盼;扎下根深入基層一線,實地調研問題,尋找解決辦法。為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協調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保障群眾健康用水……通過一件件民生實事的辦理,校準自己的價值坐標,在實干中錘煉過硬本領,在服務群眾中實現人生價值。
把紀律規矩抓在經常,堅守清廉底線
青年干部正處于“煉心塑形”的黃金成長期,如同幼苗需要精心呵護才能茁壯成長,他們的思想和行為也需要時刻規范和約束。要自覺把牢“思想關”、守好“廉潔關”,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明白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人民謀福祉,而不是謀取私利的工具;追求實實在在的政績,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對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踏實做好每一項工作。
錘煉意志力、堅忍力、自制力,修身正己守小節,慎始如終明大德,是青年干部保持清廉本色的關鍵。要時刻自警自省,經常打掃思想灰塵,通過參加廉政教育學習、觀看警示教育片、剖析典型案例等方式,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行為偏差,一旦發現有不符合紀律規矩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立即加以改正;清除私欲雜念,保持內心的純凈和堅定。做到心有所畏,敬畏黨紀國法、敬畏人民賦予的權力;言有所戒,不亂說、不妄言;行有所止,不越紅線、不逾底線,永葆勤廉本色,涵養務實品格,在人生道路上行穩致遠。
(作者: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雙橋鄉 方超 馮舒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