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教育不是“一陣子”,而是“一輩子”。新時代新征程,黨員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守正創新,通過讓理論教育有高度、實踐教育有力度、情感教育有溫度,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學得會”到“用得上”的深刻轉變。
提升高度,理論教育入腦更入魂。理論清醒方能政治堅定。要將黨的創新理論與黨史、新中國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等有機融合,構建“必修+選修”的課程體系,既原汁原味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又結合本地實際設置特色課程。創新“沉浸式”教育方式,通過情景教學、案例研討等方式,推動理論學習從“入耳”向“入腦入心”深化。針對黨員群體多樣化、流動頻繁等特點,構建“線上+線下”融合平臺:線下打造“紅色講堂”“田間課堂”“車間微黨課”等,確保農村黨員、企業黨員、離退休黨員“一個不落”;線上依托“學習強國”、黨建云平臺等載體,開發“每日一學”“黨史微課”等欄目,讓流動黨員、新業態群體“觸手可學”。
把控力度,實踐教育見行更見真。實踐鍛煉是檢驗教育成效的試金石。要圍繞鄉村建設、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等中心工作,搭建“實戰化”練兵平臺,讓黨員干部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既練就“寬肩膀”,更展現“新作為”。構建長效服務機制,針對不同領域、不同崗位黨員需求,開設政策解讀、技術培訓、群眾工作等專題課程,推動黨員常態化參與基層治理、志愿服務,同時安排經驗豐富的黨員干部進行實踐指導。只有把教育課堂搬到實踐現場,才能避免“坐而論道”,實現“起而行之”。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將黨員教育納入黨建考核、述職評議等重要內容,將黨員教育成效與評優評先掛鉤,對學習敷衍、落實不力的黨員進行提醒談話,促進黨員干部學風更實、作風更優。
傳遞溫度,情感教育走心更走深。教育要入腦入心,必先感動人心。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情感浸潤體系,創新“儀式+活動”教育載體,通過重溫誓詞、政治生日等活動,切實增強黨員政治意識、身份意識和責任意識。打造“身邊榜樣”工程,舉辦“先鋒講堂”、制作“微故事”視頻,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感染黨員,讓先進典型可親可學。完善“嚴管+厚愛”管理機制,建立“黨員成長檔案”,全程記錄黨員的思想動態、工作表現和成長軌跡,在新入黨、崗位變動、遇到困難等特殊時期進行談心談話,嚴格教育管理的同時體現組織溫暖,有效提升黨員的融入感、歸屬感。(攀枝花市仁和區委組織部 吳泓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