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孫憲超
遼寧省是世界最大的菱鎂礦石集中產地,遼寧省海城市菱鎂資源尤其豐富,享有“世界鎂都”之稱,發展菱鎂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不過,海城市的菱鎂產業一度陷入資源無序開發、產能過剩、產業粗放低端的困境,鎂礦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沒能轉化為產業優勢。近年來,海城市持續開展菱鎂產業專項整治,如今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證券時報記者近日在采訪中了解到,海城有關部門正在鞏固專項整治成果,在延長產業鏈條、發展精深加工、布局高端賽道上做文章,要利用世界級資源,打造成全球知名的菱鎂產業集群。
整治初見成效
5月14日15時42分,海城市智慧菱鎂大數據平臺(簡稱“智慧平臺”)的大屏幕上清晰地呈現出這樣一幅畫面,一輛裝載著鎂礦石的貨車正駛入海城市華宇計量站,該貨車一系列信息也同步顯示在大屏幕上:車牌、所屬企業、貨物類型、等級、總量(噸)、車量(噸)、凈量(噸)、訂單總量(噸)……
“智慧平臺圍繞源頭管控、合同管理、計量管理等六個方面進行建設,已與全市23家礦山開采企業、41處計量站實現聯網,目的是對海城市菱鎂產業進行有效監管。”智慧平臺負責人李豐介紹,智慧平臺從開采、運輸、加工、產品銷售各環節進行全鏈條管理,強化“采、選、加”一體化,是海城市開展菱鎂行業專項整治的重要抓手。
據記者了解,海城市菱鎂資源量25.32億噸,儲量3.93億噸、占遼寧省七成以上、全國六成以上、全球的1/5,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鎂都”。
海城市菱鎂礦儲量豐富、品位高、埋藏淺、易開采,使得企業能夠輕易進入開采領域,導致礦山無序開采。加之監管缺位、“內卷式”競爭嚴重,疊加下游行業整體下行,市場需求減少等因素,令海城市菱鎂產業陷入低谷。
面對嚴峻形勢,海城市依照遼寧省有關文件,從2023年開始下決心對菱鎂行業進行專項綜合整治,成立專項整治工作專班,從嚴控礦業權新立、嚴控開采規模著手,突出“采礦、選礦、加工”一體化發展,遏制無序開采、淘汰落后產能,布局精深加工高端賽道。
“經過兩年來專項整治,菱鎂產業在源頭管控方面實現了‘一礦一出口一計量站’,各類礦石價格目前普遍上漲,菱鎂價值得到了真實體現。截至目前,菱鎂規上企業大幅增加到146家,整體行業的產值穩步增長,專項整治的預期目標初步實現,菱鎂產業已經全面走上規范有序的發展軌道。”海城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高君表示。
海城市對菱鎂產業進行綜合整治后,全球最大的耐火材料生產企業之一的奧地利奧鎂集團主動與海城市尋求合作,雙方初步達成共建海城菱鎂國際公共服務平臺意向。
“這個平臺將采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和安全防護體系,構建一個面向全球的開放式、國際化的互聯網交易服務平臺,從而帶動鎂建材、鎂化工、鎂合金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海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周恩龍介紹。
遼寧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姜瑞春建議,海城市要對鎂礦資源及各種鎂制品進行全鏈條梳理,摸清鎂原料、鎂制品底數和國內外市場價格及需求規模,科學研判鎂產業發展潛力,保障國家戰略安全所需氧化鎂的具體產品類型,以及與國外相關產品的差距,提前做好相應布局。
推動綠色發展
此前,在遼寧省出臺的相關文件中,將輕燒反射窯爐列入淘汰類,2025年底前全部淘汰退出,合規產能可參與置換。
輕燒反射窯爐主要特點是結構簡單、操作靈活、投資成本少,但是其熱利用率低,能耗高,不符合節能要求。且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穩定性差,難以滿足現代工業需求。這種窯爐在生產過程中還易排放粉塵、硫氧化物等污染物,環保不達標。
“2023年以來,海城市已退出輕燒反射窯爐186座,退出產能達194萬噸。今年海城市正在按照既定的時間表、路線圖,分批次推進此項工作,年底前將淘汰全部輕燒反射窯爐。”周恩龍介紹。
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海城市相關政府部門充分發揮規劃導向作用和科技支撐作用,支持企業智能化綠色化改造,目前該市已有菱鎂行業省級綠色工廠12家、國家級綠色工廠5家。
海城利爾麥格西塔材料有限公司(簡稱“海城利爾”)是北京利爾(002392)的下屬企業,專業從事高溫工業用鎂質耐火材料的研究開發、生產制造、工程設計和工程承包,是國家級綠色工廠。
5月15日上午,在海城利爾不燒磚智能車間內,自動化設備正在對原料進行破碎和粉碎,之后通過無人化運輸設備進入到全自動液壓機,再經過定型、烘干等若干工序,最終由無人駕駛車輛將合格的鎂碳磚運至待發貨區。
“這條生產線是全國乃至全球單體產能最大、智能化水平最高的鎂質耐火制品生產線,集成了WMS(倉儲管理系統)立體倉庫、智能破碎、自動配料、混料及布料等系統,實現了產品綠色化、機械裝備智能化、生產工藝標準化、企業管理信息化。”海城利爾總經理助理范世明介紹,與傳統耐材制品,尤其是不燒制品的生產工藝相比,該車間的生產效率提高了40%至50%,能耗降低45%。通過新的窯爐設備和新的烘干工藝,僅烘干環節每年降耗就相當于1730噸標準煤。
作為當地菱鎂行業龍頭企業,東和新材認為,整個菱鎂行業將加速向綠色、高端、集中化方向演進,資源向業內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傾斜,實現“礦山—冶煉—深加工一體化”垂直整合,行業內公司將通過技術突破、資源整合及市場差異化競爭。
擴展產業縱深
海城市已確定將“做優鎂耐火、做大鎂建材、做強鎂化工、布局鎂合金”作為發展方向,重點在相關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全力打造鎂制品新興產業。
海城大德廣公司主營產品有玻鎂板、鎂制墻板、玻鎂地板、碳纖維基柔性多功能防火裝飾板等,目前已形成菱鎂制品的規模型全產業鏈發展。
步入大德廣公司的生產車間,兩套對稱擺放的裝配式一體房屋十分引人關注。“這兩套房屋的鎂制墻板、地板都是由我們公司研發生產,均通過ISO三體系認證及中國綠色建材產品認證,產品具有綠色環保無甲醛、無輻射、防火阻燃的特性。”大德廣公司總經理付洪偉介紹。
鎂建材是菱鎂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重要產業,主要是利用低品位菱鎂礦生產高端制品,具有低能耗、低資源消耗等特點。
目前,大德廣公司生產的鎂建材已遠銷日本、韓國、歐洲、澳洲、北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國內市場方面,免拆建筑模板等諸多鎂制建材已被廣泛應用于高鐵動車、室內裝修裝飾、工業廠房鋼結構防火維護等領域。為進一步提升鎂建材的性能與環保價值,大德廣公司正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與中國科學院、東北大學等機構聯合攻關,并承擔了遼寧省重大項目建設。
姜瑞春表示,鎂化工、鎂合金的用途廣泛且產品附加值較高,海城市在吸引外來投資時,應大力發展新興合金熔煉、新能源電池及稀土等行業用高附加值的鎂質耐火材料產品,高純氧化鎂、納米級氧化鎂等鎂質化工材料產品,硅鋼級以及電工級氧化鎂。這有利于補齊產業產品短板,拉長產業鏈條,拓展氧化鎂材料應用市場。
構筑產業集群
菱鎂是遼寧省特色優勢資源,是遼寧省唯一能撬動世界杠桿的特種資源,對穩住工業“基本盤”、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保障原材料工業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據海城市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菱鎂產業要堅持嚴控礦權礦量、嚴控產能產量協同發力,升級完善智慧菱鎂大數據平臺二期工程,完成輕燒反射窯爐退出任務,拉長做寬鎂耐火產業鏈,做強做精鎂建材、鎂化工、鎂合金產業鏈,全力打造菱鎂產業綠色轉型示范區。
“海城市菱鎂產業專項整治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但是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姜瑞春表示,接下來海城市應擇機整合國內外科技創新資源,覆蓋開采、加工、轉化、制造、能源環保配套等產業全鏈條,升級技術工藝與裝備,創新變革性方法工藝與裝備,創制高端鎂質新產品。
他建議,海城市還應進一步加強產學研聯盟,企業依產品指標和實際問題提出研發方向和技術需求,高校、科研院所精準發力,聯合攻關技術難題;共建研發中心、中試基地,加速成果從實驗室到產業化轉化。
在氧化鎂涉及到的鎂耐火、鎂建材、鎂化工、鎂電工、功能鎂制品等產業領域,海城市應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和龍頭品牌,以龍頭企業發揮構建品牌、穩住市場的作用,發揮規?;髽I的帶頭作用,帶動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同時,應大力推進鎂礦資源整合,鼓勵通過兼并、重組、聯合等方式提高采礦企業集中度,打造大型菱鎂企業,引導下游生產企業向礦區集聚,打造先進海城菱鎂產業集群。
“海城市已經制定了菱鎂綠色升級示范區專項規劃,明確了‘一區四園,一脈多廊’的空間布局。”周恩龍告訴記者,“一區”是牌樓菱鎂產業綜合集聚區,“四園”為八里高端鎂耐火產業園、英落鎂合金及其深加工產業園、馬風綠色鎂質新材料產業園、析木鎂資源循環經濟產業園。
最終的目標,是形成分工明確、功能復合的菱鎂產業綠色升級示范區新格局,實現菱鎂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