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
5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環比增長0.22%,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6.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1%,固定資產投資環比增長0.10%,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平穩較快增長。此外,生產需求向“新”特征更加明顯。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4月份經濟韌性與結構性突破并存。國家統計局表示,在多重有利因素支撐下,我國經濟有望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同日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4月份,面對外部沖擊影響加大、內部困難挑戰疊加的復雜局面,生產需求平穩增長,就業形勢總體穩定,新動能積聚成長,國民經濟頂住壓力穩定增長。
從生產供給看,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是去年以來月度增速中比較快的速度,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6%,則是今年以來月度增速中次高的水平。
從國內需求看,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商品銷售大幅增長,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和支撐作用比較明顯。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8.8%,今年以來持續提速增長。投資方面,“兩重”“兩新”政策效應持續顯現,投資規模持續擴大。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接續推動帶動下,1~4月份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8.2%,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64.5%。
此前公布的外貿進出口數據則表明,盡管國際環境急劇變化,外部沖擊影響加大,我國仍在加大外貿多元化發展,積極開拓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推動外貿保持平穩增長。1~4月份,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4%,比一季度加快1.1個百分點。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萬喆對記者表示,4月份,我國經濟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尤其是在關稅戰持續升級的背景下,部分核心經濟指標呈現穩中有進的運行態勢,展現了經濟韌性。同時,已經公布的4月份數據還體現了我國經濟在挑戰中持續培育新的動能。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其中,航空航天相關設備制造、集成電路制造增加值分別增長21.4%和21.3%。同期,規模以上數字產品制造業增加值實現10%的同比增長。此外,4月份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新能源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8.9%和43.1%,體現了綠色低碳轉型不斷深入,新能源產業發展較快。
付凌暉表示,4月份,外部沖擊影響加大,但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宏觀政策協同發力,各方面積極應變、主動作為,國民經濟應變克難穩定運行,發展質量持續提升,進一步增強了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信心和底氣。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發展中心總經理袁闖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經濟運行仍有較大改善空間??紤]到當前美國經濟走弱風險仍在提升,疊加政策搖擺性較大,不排除后續外圍環境仍存在反復的可能。同時,從國內看,物價數據仍待提振,房地產市場企穩仍需政策持續呵護。
近期,相關部門進一步降準降息,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等。分析認為,隨著政策效果繼續顯現,消費動能不斷壯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有望持續增強,支撐投資增長的有利因素也較多。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等科技前沿領域實現突破,將進一步促進產業升級發展。袁闖認為,在出口端壓力暫時緩解背景下,5、6月份經濟運行有望持續溫和改善,政策端短期將以加快用好用足存量政策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