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浪潮奔涌向前的壯闊征程中,黨建引領如同定海神針,深深扎根基層沃土,從干部隊伍建設到“共富工坊”創新,從民主協商賦能到“兩新”組織聚力,它不僅是撬動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關鍵支點,更是驅動共同富裕巨輪破浪前行的強勁引擎,以紅色力量點燃萬千希望。組織工作必須高舉黨建旗幟,以系統性思維破解基層難題,為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
鍛造“三型”干部隊伍,激活治理“主心骨”。干部是基層治理的關鍵力量。一要培育“學習型”干部,通過“紅色課堂”“擂臺比武”提升干部的政治素養與數字化治理能力;二要打造“實干型”隊伍,落實“一線蹲苗”機制,引導干部在拆遷維穩、項目攻堅中錘煉擔當;三要嚴管“廉潔型”骨干,建立“負面清單”動態預警制度。區(縣)政府應推行“干部實績檔案”,將民生項目完成度與晉升直接掛鉤,推動干部從“被動應付”轉向“主動作為”。
構建“多元共治”體系,用好協同治理“黏合劑”。基層治理需打破政府“單打獨斗”困局。一方面,完善“黨群議事會”等協商平臺,針對老舊小區改造等議題開展“開放式決策”;另一方面,發揮“兩新”組織作用,引導電商企業參與“共富工坊”建設,通過“直播助農”帶動農戶增收。街道辦事處可建立“紅色物業聯盟”,整合業委會、商戶等多方力量,推動物業投訴率下降,彰顯協商民主的實踐效能。
推進“減負增效”行動,錘煉基層“硬核力量”。形式主義是基層負擔的癥結所在。需嚴格執行“權責清單”制度,取締重復報表、過度留痕等“隱形枷鎖”;同時推廣“智慧黨建”平臺,利用AI填報、數據共享優化行政審批流程。鄉鎮要積極推行“村級事務準入制”,明確禁入事項,讓村干部有更多精力走訪群眾。此外,需建立“反向考評”機制,由基層對上級部門作風打分,確保減負成果長效化。
在基層治理中,黨建引領既是科學有效的行動指南,又是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坐標。唯有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方能書寫“黨建強、治理優、百姓富”的時代答卷。(杭州市余杭區徑山鎮人民政府 蔡恩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