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追光青年
首頁 > 人民智庫 > 專家觀點 > 正文

未來產業的主要特征

未來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是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一般而言,未來產業由前沿技術驅動,處于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的前瞻性新興產業。其核心是前沿技術的創新突破,主要面向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6大重點方向,具有顯著的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特征。

戰略性。未來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技術主權方面,未來產業的核心技術關乎國家競爭力,如基因編輯工具等,一旦落后將直接影響未來國際規則制定權。經濟發展方面,未來產業通過創造新需求重塑全球經濟版圖。據有關預測,到2030年,自動駕駛、未來制造等未來產業將貢獻全球GDP增量的30%。社會轉型方面,未來產業有助于破解人口老齡化、碳中和等重大社會問題,如可將機器人護理納入未來產業規劃,以應對未來深度老齡化社會的照護需求。

引領性。未來產業的引領性既來自技術本身的突破性,也源于其與經濟社會系統的深度融合。以類腦智能為例,通過模仿生物神經網絡機制,不僅推動人工智能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躍遷,更在腦疾病治療、個性化學習等領域催生新業態,形成“一核多極”的輻射效應。未來產業引領性特征通過三種路徑實現。一是技術鏈牽引。未來產業通過突破基礎理論瓶頸,帶動關聯技術升級,如量子通信推動密碼學、激光技術的發展。二是產業鏈重塑。未來產業打破傳統產業邊界,形成跨界融合生態。以車聯網為例,汽車制造、通信服務、云計算、交通管理等產業深度融合,構建起“車—路—云”一體化協同系統。三是價值鏈躍遷。未來產業將進一步升級高附加值環節,如人工智能公司通過開辟人工智能服務訂閱模式,使單個用戶年均廣告變現價值翻了30倍。

顛覆性。未來產業的顛覆性源于其對現有技術經濟范式的根本性突破。這種顛覆性不同于漸進式創新,而是通過“破壞—重建”機制重構產業生態。例如,合成生物學通過“設計—構建—測試”的工程化路徑,使生物制造效率提升千倍,直接沖擊石油、化學合成品等傳統化工產業。有關預測顯示,未來全球60%的物質生產可通過生物制造方式實現,將系統性重構石化產業鏈。未來產業的顛覆性呈現三大典型模式。一是技術代際跨越。如基于經典算法的工具需依賴高性能計算集群,而量子計算可在更低能耗下實現更高算力,推動生物信息學從“算力堆砌”向“智能優化”轉型。二是成本結構顛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通過火箭回收技術將每次發射成本降至1500—3000美元/公斤,徹底改寫航天經濟規則。三是需求創造革命。元宇宙通過虛實融合體驗,在游戲、社交之外開辟數字地產、虛擬時裝等萬億級新市場。這種高風險高回報特性,使得未來產業投資呈現長周期、高波動特征,需要耐心資本的持續支持。

不確定性。未來產業發展需要前沿技術驅動,而技術突破存在高風險,導致未來產業的發展具有顯著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貫穿技術、市場、政策全鏈條,形成獨特的四維風險矩陣。一是技術路徑的不確定性,同一目標存在多條技術路線競爭。如在可控核聚變領域,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項目與激光核聚變裝置兩種路線仍未決出主導方向。二是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超前技術可能遭遇市場接受度壁壘,如有的公司產品因涉及隱私爭議和場景適配不足迅速遇冷,而有的公司卻通過聚焦工業場景獲得成功,顯示場景匹配的決定性作用。三是監管規則的不確定性。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許多新科技應用如人工智能領域均面臨倫理與法律雙重約束,產業發展具有“不可接受風險”至“最小風險”四級風險,直接影響企業技術開發邊界。四是生態協同的不確定性。未來產業需要跨主體協同,但利益分配矛盾可能導致生態斷裂,如電動汽車換電模式因車企與電池廠標準割裂、數據權屬爭奪及電網分潤失衡,致換電站利用率不足40%??赏ㄟ^“挑戰賽機制”激發多元主體參與,采用快速試錯、動態調整策略,將不確定性轉化為創新機遇。

整體來看,未來產業的四大特征構成一個辯證統一的整體:戰略性錨定發展方向,引領性提供增長動能,顛覆性開辟價值空間,不確定性倒逼機制創新。把握這些特征的本質,需建立“動態適應性”治理框架:在政策端構建“沙盒監管”,在技術端推行“揭榜掛帥”,在資本端發展“風險共擔”機制。唯有如此,方能在未來產業的全球競合中,將特征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作者系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未來產業研究中心所長)

[責任編輯:陳慧昇]
99e热国产最新地址获取_欧洲精品色在线观看_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_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