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持續為基層減負,讓基層干部能夠用更多時間和精力來服務群眾”。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要“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大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為基層減負”。4月24日召開的全國黨委和政府秘書長會議提出,要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帶頭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只有牢牢把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健全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這一重要著力點,精準施策,久久為功,才能確保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走深走實,切實把基層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激發干事創業的積極性,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和作風保證。
1.健全清單管理機制,劃定職責權限“硬杠杠”
基層職責邊界不清、權責不一致、責能不匹配,會導致出現“小馬拉大車”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基層干部從繁文縟節、文山會海、迎來送往中解脫出來”。持續為基層減負,要通過健全清單管理機制,推動基層減負制度化、規范化。
建立健全基層權責清單。檢查多、考核多、接待多、掛牌多、攤派多、證明多、報表臺賬多,以及“文山會海”“痕跡主義”“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等,讓基層干部不堪重負。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指出,“為基層減負要明確權責,不能什么事都壓給基層,基層該承擔哪些工作,要把職責事項搞清楚”。要立足實際,構建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行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明確基層“該干什么活、能辦什么事、應擔什么責”;推動資源資金、管理權限、編制人員等向基層下沉,實現基層有人干事、有錢辦事、有能力擔事;科學規范“屬地管理”,確需鄉鎮(街道)、村(社)承擔的職責,必須通過嚴格的事前審批。
建立健全上級權責清單?;鶎迂摀^重的問題,表現在基層,根子在上頭。為基層減負,上級領導機關、領導干部應以身作則,以上率下。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從領導機關特別是從中央和國家機關改起,為基層干部松綁減負”。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共7個部分,21條具體規定,對統籌為基層減負和賦能作出制度性安排。要理順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權責界限,劃定“權力單”和“責任田”,規范省、市、縣(區)上級機關及各部門職責職權,做到清單之內有職責,清單之外無權力。
建立健全準入負面清單。權責清單不能窮盡所有權責,通過負面清單兜底,可以防止權力任性。要建立健全上級權責下沉事前審批準入機制,通過負面清單對不得層層轉移給基層的事項作出明確的禁止性規定,壓縮權責模糊空間,劃出清晰明確的硬杠杠,防止層層向基層轉嫁責任,筑牢基層負擔“防火墻”。如:《若干規定》明確規定,“考核應當化繁為簡,不搞‘千分制’”“在基層不搞達標活動”等。
2.健全聯動協同機制,推進基層治理“一體化”
當前,基層治理的任務和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導致行政管理體制上下級關系不對稱、條塊結構不協調等問題不時出現。為此,要抓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堅持上下聯動、部門協同,健全聯動協同機制。
堅持黨建引領。建立省、市、縣(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推動部門協同、政策集成,構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上下聯動、橫向互動“共同體”;發揮鄉鎮(街道)黨(工)委引領作用,健全完善“鄉鎮(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制,賦予鄉鎮(街道)黨(工)委綜合執法調度、綜合事項統籌協調和考核督辦等權限,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推進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改革,實現“一張清單明權責、一顆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一體協同強治理”,推動鄉鎮(街道)從“基層行政末梢”向“基層治理樞紐”轉變。
堅持上下聯動。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形式主義實質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為基層減負,首先要解決好思想這個“總開關”問題,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學深悟透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上級領導機關、領導干部要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一級做給一級看;堅持全周期管理理念,抓好“鏈條”各環節,自上而下層層負責、層層抓落實,推動上下貫通、齊心協力、同頻聯動、問題聯治。
堅持部門協同。健全部門協同機制,破解基層治理難題,一是建設實體化、規范化的基層網格化治理中心,作為跨部門協同聯動工作的牽頭機構,負責網格信息匯集建檔、任務分流交辦、指揮協調督促、辦理結果反饋、監督檢查考核等工作;二是健全跨部門協同聯動的職責職權、工作程序、議事方式、考核評價、激勵問責等規范,如規定聯合檢查、聯合考核、結果互認等;三是建立健全跨部門協同聯動的溝通協調、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以及協同文化培育等機制,真正實現基層治理資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
3.健全科技賦能機制,點燃減負增效“助推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為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帶來了廣闊前景。健全科技賦能機制,助推基層減負增效,重點要在打造“一表通用”“一網統管”“智治平臺”上下功夫。
以“一表通用”助推基層“數字減負”。發揮數字技術優勢,整合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的數據信息,合并同類項、規避重復項、剔除冗余項,建設“一端采集、一次錄入、動態更新、多方復用”的“一表通”平臺系統,通過設置數據“綜合采集”、報表“一鍵生成”、服務“主動提醒”、報表“準入審核”等功能,打通數據共享“大動脈”,實現“多表合一、一表通用”,減輕基層工作人員“指尖上”的負擔。
以“一網統管”助推基層治理增效。加強數字政府建設,加快推進省級大數據總樞紐和“一網通辦”平臺建設,建立省、市、縣(區)、鄉鎮(街道)四級聯動體系,整合綜治、公安、司法、城管、應急、民政、信訪、生態環境等資源力量,打造“整體性政府”,推進“互聯網+服務”,實現一網統管、一網通辦、一網協同、一屏指揮,真正將“千條線”納入“一張網”,切實讓數據多跑路、基層干部少跑腿。
以“智治平臺”助推基層治理提質。智慧治理是基層治理模式創新的重要選擇。要以一表通用、一網統管相關平臺為基礎,著眼“智能匯聚、智慧研判、智輔決策”,整合智慧黨建平臺、智慧城市平臺、綜治中心、12345平臺、網格管理等現有信息系統,建立“上聯省市、中通區縣、下達村社”和跨部門“數據共享、流程再造、業務協同”的智慧治理平臺,構建蓋邊沉底、貫通融合、精準高效的基層治理方式,不斷提高基層治理智能化、精細化水平。同時,要警惕數字政府建設分散化、泛化,避免科技賦能變成科技“負能”。
4.健全考核激勵機制,高揚實干實績“風向標”
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推進基層減負,要充分發揮考核激勵的指揮棒、風向標作用,健全考核評價、監督檢查、激勵約束等機制,既加強為基層減負的考核激勵,做到真減負、減真負,又加強基層工作的考核激勵,推進基層惟實勵新,確保減負不減擔當、不減責任、不減標準,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切實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真抓實干,務實功、出實招、求實效。
健全考核評價機制。鮮明樹立“重實干、重實績、重擔當”的導向,堅持“考少、考精、考準、考實”原則,增強考核評價的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精簡考核方式,改“多頭考核”為“多考合一”,構建“下發一次通知、派出一支隊伍、開展一次考核”的考核模式;優化考核評價體系,化繁為簡,科學設置考核指標,推動考“材料”、查“痕跡”向考成效、看“潛績”轉變,將基層干部評價、群眾滿意度作為考評的重要標準,實施差異化考核,探索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等。
健全監督檢查機制。改進督查檢查方式方法,嚴格控制總量,糾正排場聲勢大、層層聽匯報、事事要臺賬等做法,從重過程向重結果轉變,用好“四不兩直”督查方式,著力解決督查檢查過頻過繁問題;匯聚強大監督合力,發揮各級人大、政協、紀委、監委、審計等監督作用,將“基層減負”納入巡視巡察工作重點,暢通群眾信訪舉報渠道,重視媒體監督、網絡監督等;為監督插上科技“翅膀”,打造“監督一點通”“碼上巡”等智慧監督平臺,用好“互聯網+督查”,系統分析數據背后的履責邏輯規律,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露頭就打,堅決防反彈回潮、防隱形變異。
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強化考評結果運用,大力選拔政治過硬、敢于擔當、銳意改革、實績突出、清正廉潔的干部,為實干擔當者撐腰鼓勁,讓“有為”干部“有位”;完善問責制度,對“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假作為”“庸懶無為、效率低下”“消極應付、推諉扯皮”者,視情節輕重給予相應黨紀、政紀處分;建立為基層減負反面典型案例通報曝光機制,堅持發現一例就曝光一例、查處一例,形成處理一例、震懾一片、警示全黨的震懾效應;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深化容錯糾錯機制,營造激勵干部開拓進取、擔當作為的良好氛圍。
(作者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湖南師范大學機關黨委副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