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唯有在學紀、知紀、明紀、守紀上持續發力、深化拓展,方能將紀律規矩內化為自覺、外化為行動,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注入強勁的紀律保障。
讓紀律意識“立”得更穩。要深刻認識到,紀律不是束縛手腳的“鐐銬”,而是護航事業的“指南針”。新時代的紀律教育需跳出“機械記憶條文”的框框,轉向對紀律本質的思考。為何黨的紀律具有超越一般組織規則的剛性?答案在于其與黨的初心使命、政治屬性深度關聯。紀律嚴明是確保全黨步調一致、實現歷史使命的“基因密碼”。這種認知的深化,要求黨員干部不僅掌握《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具體條款,更要理解其背后“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價值邏輯,從而在思想深處樹牢“守紀即是守初心”的自覺。
讓紀律執行“抓”得更實。紀律的生命力在于執行,而執行的效力取決于學習成果向治理能力的轉化。當前需著力構建“學用貫通”的實踐閉環。一方面,將紀律要求嵌入決策程序,使“是否符合黨規黨紀”成為政策制定的前置審查項,推動紀律從“事后懲戒工具”轉向“事前防控機制”;另一方面,以紀律思維重塑工作作風,把“嚴守政治紀律”貫穿調查研究、群眾工作全過程,讓“按紀律辦事”成為破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利器。更重要的是,要在深化改革中釋放紀律效能。當黨員干部把紀律約束轉化為“在制度框架內大膽創新”的底氣,就能實現嚴管與厚愛、約束與激勵的辯證統一,為事業發展提供既規范有序又充滿活力的環境。
讓紀律教育“扎”得更深。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關鍵在于構建科學系統的長效機制。一是建立動態化學習機制,緊跟黨的理論創新步伐及時更新教育內容,運用大數據分析黨員干部的認知盲區,實現精準施教;二是完善浸潤式傳播機制,借助新媒體技術將紀律教育融入日常場景,通過“互動式案例研討”“沉浸式紀律體驗”增強代入感;三是強化閉環式監督機制,把學習成效納入政治素質考察,形成“學、測、督、改”一體化鏈條。要注重激發內生動力,通過營造“尊崇紀律者受尊重、違反紀律者付代價”的生態,推動黨員干部從“要我守紀”轉向“我要守紀”,讓紀律真正成為流淌在血液中的文化基因。(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紀委監委 張可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