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隨著更多專業人才的加入,以及在各類政策舉措的共同推動下,我國科技服務事業一定能夠邁上新臺階,為推進科技創新、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前不久,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期間,北京科技成果轉化智能服務平臺“轉果果”正式發布,通過構建成果庫、人才庫、機構庫、企業需求庫、政策庫五大資源庫,服務科技成果與產業需求的精準對接。
“轉果果”這樣的科技服務平臺,是當前眾多科技服務形式中的一種。從科技特派員、科技小院為農業生產“把脈問診”,到科技孵化園區為創業主體提供服務;從科技貸緩解小微企業燃眉之急,到專利開放許可降低技術獲取“門檻”……近年來,各部門各地方開展了形式多樣、專業化程度高的科技服務實踐,其中既有政府主導創辦,也有市場和社會力量驅動,它們都成為賦能產業升級、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
數據是有力證明。截至目前,全國有157家培養單位設立科技小院1800余個,覆蓋31個?。▍^、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024年,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達1606家,國家備案眾創空間2376家;2024年,全國技術合同成交總額突破6.8萬億元,再上新臺階。
科技服務蓬勃發展,與科技創新事業快速發展密不可分。一方面,全社會科技投入不斷增加,研發活動持續活躍,為科技服務創造了巨大需求和廣闊的應用空間。另一方面,伴隨科技創新進一步深入,科技服務也呈現出新特點、新趨勢。
走向垂直化、精準化。對于科技服務,不同企業有著不同的需求。比如,有的企業缺少啟動資金,有的不太了解相關產業政策,還有的為缺乏測試場地和裝備發愁,這些難題如今都能在科技服務平臺或機構那里得到解決。從創新鏈條看,科技服務不僅做到了對研究、小試、中試以及產業化階段的全過程覆蓋,還在一些重點環節上有所側重。從服務方式上看,科技服務機構不僅在不同的行業領域有著一定區分,也由某一類技術支持向著個性化定制的方向轉變。
走向數字化、智能化。這種轉變首先體現在服務手段上。比如,越來越多農業研究所開發面向農戶的遠程病蟲害診斷平臺、構建數字監測系統、建立線上問答社群、開啟視頻直播互動等,拉近技術成果與服務對象之間的距離。此外,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大大提升了科技服務的效率和可及性,促進了科技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
科技服務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本上要靠人才,尤其是更多高水平復合型人才。近年來,類似北京增設技術經紀專業職稱、湖北實施“技術經紀人專項培養計劃”等,各地推動一大批既具備專業知識,又具有資源整合、市場開拓能力的人才脫穎而出。相信隨著更多專業人才的加入,以及在各類政策舉措的共同推動下,我國科技服務事業一定能夠邁上新臺階,為推進科技創新、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