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建設是永恒課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把握作風建設地區性、行業性、階段性特點,抓住普遍發生、反復出現的問題深化整治,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作風建設的關鍵在于將優良作風從“外在約束”轉化為“內在自覺”,從“專項行動”升華為“社會習俗”,讓好作風真正落地生根。
以優良的黨風帶動民風社風向上向善,這是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內在要求,也是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重要體現。作風問題不能只做表面功夫,必須從根本上解決,讓制度約束轉化為文化自覺。
化風成俗需標本兼治,打好“組合拳”。首先是以制度塑形,讓規矩融入日常。作風建設最怕“一陣風”,《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等制度細化標準,明確了行為規范,讓“按規矩辦事”成為日常習慣,有效遏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其次是以文化鑄魂,讓初心喚醒自覺。焦裕祿、谷文昌等先鋒模范的精神應內化為共產黨人的文化基因,各地的廉政講堂、紅色教育基地等,正是通過文化的力量滋養作風,讓黨員干部牢記初心使命。最后是以科技賦能,讓監督無處不在。利用科技手段,如“作風掃碼評”等,讓群眾參與監督,用好“軌跡云”“區塊鏈”溯源等技術,使黨員干部時刻保持敬畏之心。
作風建設永無止境,只有以“釘釘子”精神持續推進,才能實現從“不敢腐”到“不想腐”的深層變革。當優良作風融入血脈,成為日用不覺的言行準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必將清風浩蕩、正氣充盈。
(作者:浙江省淳安縣新安江生態開發集團有限公司黨建辦 關靜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