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追光青年
首頁 > 地方要聞 > 學思踐悟 > 正文

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

作風建設,關乎人心向背,決定事業興衰。中央八項規定實施十余年來,黨風政風為之一新,取得成效有目共睹。但“四風”問題隱形變異、反彈回潮的風險仍然存在。組織工作當在制度固本、教育潤心、監督護航上綿綿用力,在機制韌性中培育作風建設的長效基因。

作風建設不僅要著眼于個別問題的整治,更要致力于營造風清氣正的整體環境,其關鍵在于構建科學嚴密的制度體系。要探索建立公務行為負面清單,將“超標宴請”“變相旅游”等高頻問題具象化為“不可為”的硬性規定,讓干部按圖索驥不越雷池。建立健全干部作風審查機制,重點強化干部“八小時外”生活圈、朋友圈的監督管理,切實推動作風建設從“應急式整改”向“常態化治理”轉變。

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作風問題本質是理想信念的缺失。要徹底根治這一頑疾,需把作風建設融入干部成長全周期,讓紀律教育既“入耳”又“入心”。在干部培訓體系中,將警示教育課堂搬到鄉村振興一線、政務服務現場,通過沉浸式教學讓干部感悟“一杯清茶問今古、兩袖清風為蒼生”的公仆本色。常態化開展“作風體檢”,對照群眾急難愁盼校準干部自身行為標尺,以公開述責倒逼知行合一。通過多元化、常態化的作風教育,在黨員干部心中增強政治自覺,推動紀律意識從外在約束升華為內在修養,在思想深處筑牢“防火墻”。

面對新型腐敗手段,破題關鍵在于構建智慧監督新范式。要建立健全干部作風數字檔案,運用大數據技術打造“三公”經費預警平臺,對異常消費數據實現自動“亮燈報警”。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在政務服務窗口設置“作風掃碼評價”模塊,群眾辦完業務即可對干部態度、效率一鍵打分,形成“人人都是監督員”的反饋機制。數字化監督體系能為智能治理注入現代智慧,實現監督效能從“人盯人”到“云防控”的跨越升級。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組織工作當以機制創新為要,推動制度、教育、監督協同發力,涵養清風正氣,厚植執政根基。(作者: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乾西鄉人民政府 鄭涵)

[責任編輯:曲統昱]
99e热国产最新地址获取_欧洲精品色在线观看_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_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