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取得偉大的功績,在于志向遠大;完成偉大的事業,在于工作勤勉。志與勤,志是方向,勤是路徑,立志是前提,勤勉為保障。向著美好目標和愿景進發,沒有捷徑可走。只爭朝夕、勤勉奮斗,才能在新的起點上迸發出更加強勁的動能。
無志不足以行遠,無勤則難以成事。立志是人生第一等大事,我們時常反問,應當立什么樣的志向?焦裕祿的選擇,是去“最苦、最窮、最難”的河南蘭考;谷文昌的選擇,是來到“春夏苦旱災,秋冬風沙害”的福建東山。翻閱黨的百余年奮斗史,共產黨人總是“自找苦吃”,去攀登最高最險的山,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會轉化為物質力量。千萬人的志向匯聚起來,就是一個大黨的志業。正因如此,一代代共產黨人甘灑熱血,以苦為樂,勤于奉獻,立志初心經由“精神變物質”的經典過程,催動著山川巨變。
一勤無難事,關鍵在登攀。一個勤字,勝過無數成功學“秘籍”。“要把干凈和擔當、勤政和廉政統一起來,勇于挑重擔子、啃硬骨頭、接燙手山芋。”在勤字上下功夫,是黨員干部成長進步的必修課。政如農功,日夜思之。勤就是用心用情用力,多了解基層實情、多傾聽群眾呼聲、多解決民眾擔憂,從群眾的急難愁盼中找到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拿出實招、硬招,用心用情用力干實事。勤就是實干擔當進取,堅持干在實處、務求實效,把工作抓實、基礎打實、步子邁實,既要時時放心不下、處處抓在手上更要事事心中有底。以釘釘子精神真抓實干,一錘接著一錘敲,一任接著一任干,不斷增強工作穿透力,努力將宏偉藍圖一步步變為美好現實。
鼓足勤不言苦、行不畏難的精氣神。事業遇到挑戰,正是考驗干部的當口。當船到中流、人到半山之時,能否克服阻力、頂住壓力、勇毅前行,考驗著黨員干部的志氣、骨氣、底氣。越是任務重、困難多,越要奔著矛盾去、朝著問題改,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不推諉、不逃避;在機遇面前主動出擊,不猶豫、不觀望;在風險面前積極應對,不畏縮、不躲閃。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和舍我其誰的責任感,鼓足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沖在前、干在先,把各方面的干勁都帶起來。知難而進、克難而成,從危機和困難中創造機遇、化解風險、戰勝困難、贏得勝利。
勤勉于正事必疏離于閑事。勤勉并不簡單地等于“讓自己忙碌起來”,而是時時有所創造、事事有所成就、處處有所精進。應該看到,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勤勉得要有意義、有價值。忙無謂的事務多了,做有用功的時候就少了;忙于填表、開會和應付檢查,跟群眾在一起的時間就少了。必須深化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頑瘴痼疾,持續為基層減負、為干部松綁,讓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在抓落實上,集中到推動發展、服務群眾上。還應時刻強化作風建設,樹牢正確的政績觀,把握顯績和潛績的關系,把工作往實里抓、往深里干,為群眾做更多的實事、辦更多的好事、解更多的難事。
(作者:宋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