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丑則靜(國際關系學院國家安全學院副教授)
5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白皮書。白皮書全文共約2.2萬字,系統闡述了新時代中國國家安全工作的創新理念、生動實踐和建設成果,充分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眾志成城抵御外部遏制打壓、維護國家利益的必勝信心,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堅定決心,與構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不變初心。
國之大者,安全為要。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內部風險挑戰增多的復雜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造性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中國國家安全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深化,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防范化解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各種風險,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
與此同時,中國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促進開放和安全協同共進的世界意義不斷彰顯。正如白皮書所言,中國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歷史進程不可阻擋,必將為維護地區穩定繁榮、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中國提出并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積極回應國際社會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沖突戰爭的迫切需要,為動蕩不安的世界注入可靠的穩定性。
首先,中國高度重視統籌發展和安全,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解答好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難題。白皮書的一大亮點,就是設專章論述“在發展中固安全,在安全中謀發展”,系統闡釋統籌發展與安全的理念和實踐。
白皮書指出,“高質量發展是第一要務,不發展是最大的不安全”“高水平安全是發展的前提,沒有高水平安全就沒有高質量發展”。一個國家要面對與處理的問題眾多,歸結起來就是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立足中國發展所處的新階段、國家安全面臨的新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發展和安全辯證統一關系的思考日趨成熟完善,明確把統籌發展和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重大原則之一。統籌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哲學內涵,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科學方法論。統籌發展和安全,即站在戰略全局高度,統籌兼顧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和安全這個“頭等大事”,并以辯證方法和系統思維看待發展與安全之間的地位、關系,強調發展與安全在地位上同等重要,并應在發展、安全治理實踐中實現相互促進。
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而這些也成為我國推進國家安全體系與能力現代化的實力基礎,從容應對驚濤駭浪的深厚底氣。中國始終從國家發展的總體格局中把握國家安全的歷史使命,營造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環境,化解高質量發展中的各類風險挑戰,推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安全發展。在復雜環境下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加自覺防范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重大風險挑戰,已成為新時代中國統籌解決發展和安全問題的重要治理經驗,其時代價值與世界意義不斷凸顯。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持續擴大的發展赤字與不斷加深的和平安全赤字,客觀揭示現行全球治理體系沒有平等正視發展、安全議題的基礎性地位,不同議題分隔治理的碎片化問題同樣嚴重,發展與安全問題協同互促的治理機制尚未形成。全球治理已經演化成為一部復雜精確、有機一體的機器,發展和安全是這臺機器中的重要零部件,對其中任意一方的忽視、損傷,都會傷及另一方甚至全球治理整個機器的運轉。和平與發展是人類的基本權利和價值追求,發展是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首要前提,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又是實現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發展和安全問題理應在全球治理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并通過有效的治理實踐,以更高質量發展、更高水平安全助力其他全球性問題的解決。
其次,中國積極推動開放和安全相互促進,不僅讓經貿伙伴更好分享中國發展紅利,也使越來越多的國家感受到中國在對外開放中提升維護國家安全本領的堅定決心。白皮書鮮明提出,要推動開放和安全相互促進、協同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邁上新臺階。即使面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脫鉤斷鏈”“小院高墻”等各色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政策,中國都旗幟鮮明地站在發展一邊,站在開放一邊。正如白皮書指出的,中國不覬覦他國權益,不嫉妒他國發展,但決不放棄自身正當權益,決不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
近年來,中國不斷以實際行動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攜手各國通過開放做大共同發展的“蛋糕”,在助力世界經濟走向開放、合作與共贏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與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中國也注重統籌開放和安全,積極借鑒國際經驗和做法,促進開放和安全協同共進。中國通過推動資本、人才、技術、數據等依法有序跨境流動,促進全球生產要素高效配置;不斷加強涉外法治建設,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長臂管轄”機制,豐富反制政策工具箱,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共建“一帶一路”具有鮮明的開放、發展導向。經過十余年的發展,“一帶一路”匯聚起全球超過四分之三的國家和重要國際組織的廣泛朋友圈,極大帶動了中國與共建國家貿易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綠色、科技等領域的多元化發展。但不可否認,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一帶一路”也面臨著復雜的發展環境和與日俱增的安全沖突風險。“一帶一路”高質量共建,不僅要助力中國與世界實現共同繁榮發展,也要加強風險防控和安全保障體系機制建設,有效防范化解“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的各類安全風險。中國還持續探索以可持續開放、發展助力可持續安全,加快多領域安全合作,與共建國攜手應對各類安全挑戰,持續優化“一帶一路”沿線安全環境。
最后,中國提出并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為應對全球安全挑戰、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提供新方案與建設性行動。白皮書系統闡述了中國積極推動國際共同安全的主張和行動。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威脅上升,和平赤字、安全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無減。人類社會面臨的安全挑戰越來越多、越來越棘手。而在目標上強調零和,大搞你輸我贏、你死我活;在手段上偏向實力抗衡、結盟對抗等舊有思維、路徑,應對不了叢生的安全挑戰。世界范圍內對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世界的強烈愿望,對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旺盛需求,呼喚實現國際共同安全的新理念、新方法。
白皮書提出,全球安全倡議既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安全篇”,也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世界篇”;既是中國對全球安全治理給出的中國答案,也是對自身安全與國際共同安全的辯證認識。的確,面對“世界需要什么樣的安全理念、各國怎樣實現共同安全”的時代課題,中國以人類前途為懷、人民福祉為念,提出全球安全倡議,主張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
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回應了國際社會維護和平、防止沖突戰爭的迫切需要,順應了絕大多數國家要求合作共贏、反對霸權霸道霸凌的普遍愿望。全球安全倡議倡導尊重和保障每一個國家的安全,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通過對話合作促進各國和本地區安全,并積極尋求可持續安全,致力于通過發展化解矛盾,消除不安全的土壤,已成為新時代中國為消弭國際沖突根源、應對全球安全挑戰、完善全球安全治理的新方案。截至2024年底,全球安全倡議已得到11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支持贊賞,被寫入120多份雙多邊政治文件。
中國不僅是全球安全倡議的提出者,更是落實這一重大倡議的行動派。中國堅定支持聯合國成為各國共同維護普遍安全的核心平臺,并積極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推動新興領域安全合作。從針對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阿富汗問題等專門發布立場文件,到成功促成沙特與伊朗和解、推動巴勒斯坦內部和解、斡旋緬北和平,中國建設性參與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政治解決。中國攜手各方推動落實全球安全倡議,始終做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正義力量、全球共同發展的建設力量,已經也必將繼續為動蕩不安的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和穩定性。
《光明日報》(2025年05月14日 1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