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關乎經濟大局與萬家冷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了完善就業優先政策的改革任務,指出要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我們要始終把就業作為頭等大事,堅持就業優先,實現就業高質量充分發展;穩定政策支持,實現青年就業總體平穩態勢;推動多方聯動,實現就業歧視全面破解,以持續促進就業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堅持就業優先,實現就業高質量充分發展。我國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就業質量與數量提升,探索出中國特色就業優先之路,深化就業工作規律認識。堅持就業優先意義重大,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體現,關乎人民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能推動財政、貨幣等政策與就業協調聯動;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通過就業實現人力資源高效配置;也是人口大國解決就業難題的現實需要,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實施就業優先政策,需夯實基礎,提高就業帶動力,補齊短板,破解結構性矛盾,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守住底線,防范規模性失業風險,以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
穩定政策支持,實現青年就業總體平穩。首先,要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拓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崗位。其次,要抓好城鄉基層穩崗增崗,強化政策保障,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擴大崗位供給,更好發揮政策綜合效應,加大創業優惠政策支持,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最后,要用心用情做好就業指導服務,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落實“一對一”幫扶責任,健全幫扶臺賬,優先服務困難畢業生,加強就業能力培訓。
加強多方聯動,推進公平就業。政府應強化制度牽引,建立覆蓋招聘、晉升全流程的監管框架,以規范招聘行為的制度剛性壓縮企業主觀裁量空間。社會力量需形成協同監督網絡,通過信息共享與輿論引導凝聚反歧視共識,消解隱性偏見的生存土壤。法治層面應夯實責任閉環,以法律威懾與合規指引并重的治理框架,推動用人單位將平等理念內化為管理準則。企業作為關鍵主體,須重構人才評價邏輯,建立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的動態選拔機制,通過標準化流程剝離非理性篩選因素,使人力資源配置回歸效率本質。唯有各方在規則共建、責任共擔中形成治理合力,才能激活人才流動的“乘數效應”,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筑牢公平與效率兼具的就業基石。(作者:卓語誠,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南白象街道辦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