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春晚舞臺上,機器人舞蹈《秧BOT》吸引了無數觀眾的眼球,一群機器人伴隨著音樂扭起了秧歌,動作整齊劃一、毫厘不差,既展現了科技的魅力,也折射出紀檢監察工作的哲理。紀檢監察干部要將其中蘊含的治理智慧轉化為監督執紀的方式方法,開啟紀檢監察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正規化建設的新視野。
以紀律剛性校準執紀坐標。機器人之所以能跳出完美的舞蹈,在于每一臺機器都嚴格遵循預設的程序代碼,每個關節的轉動角度、每次行進的路線控制,均體現“精準到點”的技術追求,容不得絲毫偏差。正如紀檢監察干部手握監督執紀問責的“戒尺”,必須時刻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依規依紀依法履職。紀檢監察機關要制定“監督執紀執法權力手冊”、畫出“權力運行流程圖”、建立“風險防控臺賬”,將監督執紀各環節納入可視化、可追溯的制度軌道,從根源上防范權力濫用的風險。紀檢監察干部無論是在問題線索處置、談話函詢,還是審查調查、定性量紀中,都必須做到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定性精準、處理得當,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經得起既定程序的推敲,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歷史和法律的檢驗。
以系統思維凝聚監督合力。機器人跳舞最震撼的并非單個機器的靈動,而是整個團隊的默契配合,從踏步、轉圈、拋手絹,到與人類舞者的互動、動態走位,130多個舞蹈動作始終圍繞同一個節奏、同一個主題,每個機器人既是獨立執行單元,又是全局聯動的節點。這與紀檢監察工作的“大監督格局”高度契合。針對部分領域存在監督力量薄弱、信息共享不足等問題,應借鑒機器人“中央控制系統”的集成優勢,打破“信息壁壘”與“單兵作戰”模式,通過整合“室組地”人員力量、釋放片區協作合力、發揮巡審融合效應等方式,既充分彰顯“四項監督”的優勢,又逐步加強與財政、審計、司法等職能部門的信息共享、線索互通、資源互補,全面構筑起縱橫交錯的監督網絡。
以科技賦能破解監督難題。機器人舞蹈的突破,本質是各類先進技術迭代升級、革新升華的結果。在當今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與日益龐大的管理體系下,紀檢監察工作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要實現突圍破局,就需在堅守政治底色的前提下,以創新思維破解傳統監督的“時空局限”。要靈活運用大數據平臺、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探索建立“數字化”反腐工具箱,通過全景式、靶向式掃描,對財政資金數據、行政審批記錄、公共資源交易信息、政商交往中的資金往來、工程建設項目的各個環節、惠農惠民政策的落實情況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測、深度分析,自動預警違規風險,實現從“事后查處”到“事前預防”的轉變,并通過科技賦能使監督從“大海撈針”轉向“精準甄別”。
春晚的機器人跳舞,既是科技的展示,也是團隊精神的縮影。對于紀檢監察干部而言,“舞臺”是正風肅紀反腐的一線戰場,“舞蹈”是守護公平正義的使命擔當。只有練就嚴守程序、精準到位的“硬功夫”,領悟團結協作、創新求變的“巧心思”,才能在新時代跳出屬于紀檢監察人的“精彩舞步”。(中共嵩明縣紀委 王秀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