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奮進新時代的先鋒,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是民族復興的希望所在。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青年必須挺膺擔當,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
青年當以“學無止境”激活“思維引擎”。“我們黨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這句話不僅是對黨的總結,更是對青年的鞭策。要堅持讀原著、悟內涵,深刻領悟黨的創新理論精髓,準確把握時代脈搏,系統構建涵蓋經濟、政治、民生等領域的復合型知識架構,為解決基層發展問題提供扎實的理論支撐。要秉持“學到老、學到底”的精神,聚焦崗位需求和自身短板,做到“缺什么學什么、干什么精什么”,將智慧農業、人工智能、電商直播等新技術播撒到基層一線,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青年當以“創新多能”錘煉“過硬本領”。創新是推動發展的核心動力,而青年干部正是創新的中流砥柱。面對復雜多變的發展環境,青年要以創新為翼、奉獻為基、實踐為徑,主動對標王興興等新時代青年先鋒,汲取他們勇于創新的精神力量,積極擁抱科技浪潮,善用前沿技術為發展賦能,以創新思維破解難題。要成為“全能型”干部,主動投身黨務、經濟、民生等關鍵領域練就過硬本領,深入應急處突、矛盾調解、項目推進等重要崗位上磨礪“內功”,實現向一專多能的蝶變。
青年當以“知行合一”深植“為民根系”。“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青年切忌用“算力”代替“腳力”、用“辭藻”遮蔽“民情”,陷入“閉門造車”誤區。要將理性思維與躬身實踐相結合,真正做到民生訴求必到現場、政策實施必到一線、任務攻堅必到前沿,才能有效采集民生“數據值”和政策“誤差值”。要將“遠大抱負”與“為民初心”相結合,帶著問題和課題到群眾中去,摒棄官話、官腔,把工作的中心、政策的重心講好講透,將群眾的“急難愁盼”化作服務的“精準發力”,在政策落實和民生改善中體現個人價值、實現遠大抱負。(浙江省江山市四都鎮人民政府 祝智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