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干部要在阡陌之間扎深根、見真章。鄉村全面振興的考卷鋪展在田野大地上,唯走下田,方能讀懂土地的脈搏;彎下腰,才能托起鄉親的期盼;低下頭,終將收獲振興的碩果;腳沾泥土、心懷熱忱,方能交出不負時代的答案。
走下田,在“泥土氣”中摸透村情民意。干部下鄉,當從“下田”開始。在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能科鄉德乾村,駐村第一書記張麗萍常揣著“民情筆記本”——春耕物資發放、拌種劑使用難題、土地倒茬需求,這些看似瑣碎的“田埂小事”,被她一一記在心頭,轉化為邀請農技專家化驗土壤、引進農機具的行動;云南滇西熊洞村工作隊用“三色動態監測法”標注脫貧戶需求,每月走訪百余戶的腳印里,藏著“張大娘藥費報銷”“李叔危房修繕”等民生密碼……基層干部唯有將腳底板磨出繭子,才能在田壟間讀懂“土地的語言”,讓政策落地生根。只有將“村情賬”刻在心頭,才能讓政策落地生根。
彎下腰,以“實干勁”破解急難愁盼。鄉村全面振興不是喊口號,而是汗珠子砸在土坷垃上的回響?;鶎痈刹啃璺畔?ldquo;架子”、挑起“擔子”,從修一條水渠、建一座大棚的“小事”做起。貴州省貴定縣金南街道干部與農戶并肩揮鍬,為2400多畝山桐子精準施肥蓋土,用“每一鏟都見真章”的勁頭筑牢產業根基;新疆額敏縣干部王如意在甘泉村蹲點兩年,從自動化供水系統到庭院經濟示范園,堅持破解缺水困局……基層干部用“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的躬身姿態,讓“為民服務”四字有了沉甸甸的重量。當田埂上的腳印連成發展的軌跡,當群眾們的笑容化作幸福的注腳,這便是對“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最生動的詮釋。
低下頭,拜群眾為師謀振興良策。“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基層干部要甘當“小學生”,從群眾智慧中汲取力量。群眾才是鄉村全面振興的“最佳導師”,基層干部當如麥穗般低頭,方能汲取鄉土養分,讓決策更接“地氣”,讓振興藍圖照進現實。
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進程中,基層干部要始終以智慧之策、務實之舉、勇毅之為扎根一線摸實情、聽民聲,與這片土地共成長,才能真正破解群眾的急難愁盼。(作者:金華市婺城區雅畈鎮人民政府 劉沈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