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圍繞以史為鑒、開創未來,鮮明提出“九個必須”的根本要求。這“九個必須”揭示了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深刻道理,激勵著全黨在新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本報從今日起陸續刊發系列專版,深入解讀“九個必須”的根本要求。今天刊發的3篇文章,圍繞“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進行闡述。
——編者
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謝春濤
核心閱讀:歷史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深刻闡述了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九個必須”的根本要求,其中,置于首位的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這是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保證。
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華民族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但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遭受西方列強的欺凌,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如果沒有我們黨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無從談起。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如果沒有我們黨通過社會主義革命消滅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剝削壓迫制度,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打下基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缺乏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就無法實現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這種體制保證和物質條件,主要體現為我們黨確立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依規治黨、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明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安排,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00年前,中國積貧積弱、飽受列強欺凌,人民苦不堪言。今天,國家富強,人民安康,中華民族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歷史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既是對黨負責,更是對國家、人民和民族負責。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從50多名黨員到9500多萬名黨員,從領導遭受前所未有劫難的中華民族奮起反抗的黨到領導著14億多人口大國、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廣大人民群眾始終團結在黨的周圍,衷心擁護黨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國人民在經過長期歷史比較后,鄭重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一選擇一旦確定了,就始終堅定、從未動搖。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深厚基礎和最大底氣。
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正確性不斷得到證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這一重大論斷,具有充分的歷史依據、理論依據、現實依據,不斷被實踐所證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我們黨能夠實現對人大、政府、政協、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以及武裝力量等各有關方面的統一有效領導;黨中央作出的決策,能夠在各地區各方面得到切實貫徹執行,黨的領導能夠實現集中力量辦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優勢和作用得到越來越充分的彰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大戰略成果;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廣大人民群眾從實踐中深刻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極端重要性。
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的第一條。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強黨的領導,不斷完善黨的領導。
把“兩個維護”確立為黨的領導的最高原則,確定為黨的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對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堅持和發展,確保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制度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或修訂了《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共中央政治局關于加強和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若干規定》《中國共產黨重大事項請示報告條例》《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工作條例》等黨內法規,為堅持和加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提供制度保證。同時,黨中央要求全黨必須自覺服從黨中央領導,必須嚴格執行重大問題請示報告制度。中央政治局全體同志每年向黨中央和總書記書面述職;中央書記處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國務院黨組、全國政協黨組、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報告工作;各地區各部門黨委(黨組)加強向黨中央報告工作。此外,黨中央還把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確保全黨令行禁止情況,列為黨內監督的主要內容,通過巡視等各種方式加強黨內監督,確保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落到實處。
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一是加強黨對涉及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體現為加強和優化黨對深化改革、依法治國、經濟、農業農村、紀檢監察、組織、宣傳思想文化、國家安全、政法、統戰、民族宗教、教育、科技、網信、外交、審計等工作的領導。二是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企業和其他組織中設立的黨委(黨組),接受批準其成立的黨委統一領導,定期匯報工作,確保黨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同級組織中得到貫徹落實。三是更好發揮黨的職能部門作用,優化黨的組織、宣傳、統戰、政法、機關黨建、教育培訓等部門職責配置,加強歸口協調職能,統籌本系統本領域工作。四是統籌設置黨政機構,根據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要求,科學設定黨和國家機構,準確定位、合理分工、增強合力,防止機構重疊、職能重復、工作重合。五是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推進紀檢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并組建國家、省、市、縣監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實現黨內監督和國家機關監督、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察有機統一,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通過采取有效舉措把黨的領導貫徹到黨和國家所有機構履行職責全過程,推動各方面協調行動、增強合力。
我們堅信,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作者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院)長、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歷史和人民的正確選擇
黨的堅強領導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
王曼倩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黨的堅強領導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這是我們黨百年奮斗最可寶貴的經驗,是歷史和人民作出的正確選擇。
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近代以來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從那時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從此,中國人民就有了主心骨和領路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有了堅強領導核心。100年來,中國共產黨為國家、民族所付出的巨大犧牲、作出的偉大貢獻,不僅讓我們深刻感悟到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對國家和民族的重大意義,也讓我們增強了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和底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我們深入了解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中國革命史,就不難發現,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這樣的國際地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創造了偉大成就,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告訴人們: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完全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是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根本點,絕對不能有絲毫動搖。”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充分表明,堅持黨的領導是方向性問題,必須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今天,中華民族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面對新征程上的復雜形勢和艱巨任務,在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原則問題上,絲毫不能動搖。越是任務艱巨,越是風險挑戰增大,越要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這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我們要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對于廣大黨員、干部來說,要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我們堅信,只要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緊緊依靠人民團結奮斗,就沒有任何困難能夠難倒我們,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鏗鏘步伐。
(作者單位:北京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領路人(思想縱橫)
王韶興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深刻揭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的根本原因,深刻闡明了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要求。
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結論是被中華民族近代以來180多年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100年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70多年的歷史所充分證明了的。從1921年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譜寫了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壯麗史詩,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從山河破碎到江山如畫,從飽受欺凌到自信自強,從衰敗凋零到欣欣向榮,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有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是中國人民之幸、中華民族之幸;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辦好中國的事情的根本政治保證。
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我們可以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其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始終堅持黨的堅強領導,這是我們黨百年來積累的寶貴經驗。毛澤東同志在革命戰爭年代就提出:“要取得中國民主革命的勝利,必須要有共產黨的領導。”鄧小平同志強調:“從根本上說,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現代中國的一切。”黨的十三大提出,要“總攬全局,真正發揮協調各方的作用”。黨的十六大修改黨章時,在對黨的領導的基本要求中增加了“黨必須按照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在同級各種組織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
沒有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是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未來我們能夠繼續成功的根本保證,必須一以貫之、毫不動搖。100年前,一群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在風雨如晦的中國苦苦探尋民族復興的前途,成立了中國共產黨;100年后,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領導著14億多人口大國、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的信心和能力從根本上說就是源自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面對復雜形勢和艱巨任務,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黨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只要我們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承載著億萬人民夢想的“中國號”巨輪必將劈波斬浪,勝利駛向光輝彼岸。
(作者為山東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