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025年小學教育發展論壇”在北京中關村第三小學正式開幕。本次論壇以“跨齡教育:小學創新育人模式的實踐探索”為主題,吸引了全國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校長、教師參與,共同探討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的新路徑。
聚焦跨齡教育,中關村三小分享14年探索歷程
作為論壇承辦單位,中關村第三小學在開幕式及專題環節中,全面展示了其歷時十余年的跨齡教育實踐成果。中關村三小校長楊剛在主旨報告中對“跨齡教育”這一創新育人模式作出解釋:跨齡教育是以同齡教育為基礎,以空間場域與課程為載體,通過動態組織不同年級學生共同學習與生活,促進學生在社會性、創新性與個性化等維度協同立體發展,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楊剛校長在報告中還指出,理想的教育模式應融合同齡與混齡教育的優勢特征,創造出一種既能適應不同學生學習節奏,又能滿足多樣化發展需求的教育生態?;诖?,中關村三小歷經十余年探索實踐,逐步驗證跨齡教育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路徑——不僅最大限度彌合了不同教育形式間的差異,更讓各類教育優勢得以充分釋放,為創新育人模式提供了生動范例。
空間重構與課程創新,打造浸潤式育人場域
中關村三小以空間變革為突破口,打破傳統教室布局,通過“年齡混合與能力互補”原則編排班級,為跨齡互動提供物理支撐。根據不同校區的空間特色,進行“非物理性改造”的靈動設計,以最小的空間改動實現教育場景的重構,為跨齡教育理念的落地提供了創新性實踐樣本??琮g教育場域的創新突破,在于其形成了可遷移、可復制的教育范式,具備了普適性價值,能夠為更多學生提供多元互動、協同成長的教育場景。
學校歷經十幾年實踐,在場域創新的基礎上,精準適配跨齡教育需求,研制出分層遞進的課程體系,從“跨齡同學科和跨齡跨學科”兩個維度展開,形成了六條具體的課程實施路徑,實現課程與理念、場域的深度關聯與協同共進。
論壇期間,學校通過教育教學展示環節,生動呈現了跨齡教育課堂的真實場景:低年級學生在高年級同伴的引導下完成學習任務,不同年齡段學生在協作中激發創新思維。數據顯示,2023年該校學生學科“優秀(創新)”水平超全區均值15.85%,95%的學生表示“能有效傾聽不同年齡同伴意見并達成共識”。
專家高度評價,輻射全國教育實踐
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趙應生、教育部基礎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李希貴等專家對中關村三小的實踐給予充分肯定。教育家顧明遠先生為學校題詞“大朋友幫小朋友,小朋友學大朋友,互相合作,共同進步”,高度概括跨齡教育的核心價值。目前,該校已舉辦40余場教育改革研討會,接待全國30省市380余個教育代表團參訪,跨齡教育經驗正通過集團化辦學輻射至全國。
展望未來,深化育人方式變革
論壇中,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趙應生強調,跨齡教育的核心價值在于回歸“人”的本質,以“動態分層”“彈性管理”“多元互動”為核心,讓教育真正服務于每個學生的個性化成長。中關村三小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跨齡教育支持體系,推動課程與評價機制優化,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人才貢獻更多智慧。
本次論壇的舉辦,不僅為全國小學教育創新提供了交流平臺,更彰顯了中關村三小作為基礎教育改革先鋒的引領作用。在《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的戰略指引下,跨齡教育的探索將持續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人才培養注入新動能。(任能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