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擘畫鄉村全面振興生態宜居新藍圖,5月20日,山西省呂梁市嵐縣嵐城鎮以“干群同心、全民參與”為號角,組織鎮村兩級干部、黨員先鋒隊、群眾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在土豆花開景區、阡陌田疇、通衢大道上掀起一場全域垃圾清理攻堅戰。這場以“清潔家園、美化環境”為目標的生動實踐,既是對農田垃圾頑疾的精準治理,更是對鄉村文明底色的深情描繪,為嵐城大地繪就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全面振興新圖景。
田間地頭“大掃除” 農業垃圾無處藏
針對春耕后農田地膜、農藥包裝、廢棄秸稈等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嵐城鎮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精準發力,組織干部群眾對農田、溝渠、機耕路等區域展開“地毯式”清理。鎮領導班子成員帶頭深入田間,與群眾一道手持工具彎腰撿拾殘留農膜、塑料碎片,并將清理出的垃圾集中轉運至指定處理點。勞動現場,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群眾志愿者熱情高漲,歡聲笑語中奏響了一曲鄉村全面振興的“田園交響曲”。
道路沿線“煥新顏” 鄉村顏值大提升
聚焦村莊主干道、通村路沿線環境頑疾,嵐城鎮創新實施分段包干與動態巡查相結合的機制,將整治責任細化到人、到路段。重點清理道路兩側雜草、廢舊覆蓋物等及生活垃圾,同步發動沿線農戶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形成“人人參與、戶戶受益”的共建格局。經過連續奮戰,全鎮累計清理垃圾20余噸,整治衛生死角50余處,曾經雜物堆積、白色垃圾遍地的鄉間小路實現“逆襲”,變身整潔通暢的“風景線”。村民們紛紛感慨:“路凈了,心也亮了,維護環境成了大家的自覺行動。”
文明底色“常擦亮” 長效機制筑根基
為破除整治反彈怪圈,嵐城鎮探索“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建設”雙輪驅動模式:制度賦能,推行“網格化管理+定期評比”制度,將全鎮劃分為若干環保網格,由黨員干部擔任網格長,定期開展環境衛生評比并公示結果;激勵引領,設立“紅黑榜”“積分超市”,將參與環境整治情況與村民福利掛鉤,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宣傳潤心,通過鄉村大喇叭、村民微信群等載體,常態化普及環保知識,倡導垃圾分類、定點投放新風尚,讓文明理念“飛入尋常百姓家”。
下一步,嵐城鎮將持續深化人居環境整治常態化機制,以“繡花功夫”雕琢鄉村顏值,以“文明新風”涵養鄉村氣質,讓綠色發展成為鄉村全面振興的最亮底色,奮力譜寫生態宜居、產業興旺、治理有效的嵐城新篇章。(嵐縣嵐城鎮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