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驅車前往河北唐山曹妃甸區,行駛在沿海公路上,會看到一片“大風車”巍然矗立。藍天下、碧海邊,皓白的巨大扇葉旋轉不停,一個個風力發電機組運行不息。
由此聯想到一則消息:今年一季度,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4.82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具有里程碑意義。未來,隨著新增裝機快速增長,風電光伏裝機超過火電將成常態。一片片巨大扇葉,見證我國能源結構的深度調整。
從乏人問津的冷門賽道,到創新頻出的價值熱土,從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到相關裝備、組件出口份額全球第一,透過風電光伏的產業“逆襲”,我們能看到什么?
能看到實干為要的毅力。拉長時間軸來觀察,風電光伏產業的“逆襲”,正是我國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的一個生動縮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是我國能源革命的主攻方向。”錨定方向,實干為要。建設光伏領跑者基地和開發新能源大基地,推動新技術示范應用和技術、產品快速迭代升級,動態完善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消納保障、市場配置……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務實行動,是一點一滴的踏實奮斗,推動清潔能源產業成長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新支柱。能源結構優化升級,映照的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也是認準了就堅定不移干的毅力。這樣的恒心,也堅定了我們發展的信心。
能看到創新突破的追求。打開能源轉型之門,創新是一把“金鑰匙”。近年來,中國頻頻刷新風電光伏領域的世界紀錄,這背后是包含材料、設計、技術等在內的全方位創新。全球最大26兆瓦級海上風電機組,3萬余個零部件100%國產化,關鍵部套技術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制造出全球最長風電葉片,搭建相當于60多層樓高的全球陸上最高風機塔筒;全鈣鈦礦疊層光伏電池,光電轉化效率達28.2%,刷新世界紀錄……沒有創新,哪來突破?創新慢了,怎能抓住歷史機遇?正是創新,讓風電光伏不斷實現突破,讓綠色發展的動能源源不絕。
能看到賦能世界的胸懷。維護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面對的共同挑戰;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促進可持續發展,是全世界共同的機遇。從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到推動光伏組件和風電裝備“出海”、普及清潔能源技術,再到積極融入全球清潔能源產業鏈……作為世界綠色發展的堅定行動派、重要貢獻者,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中國從來“行勝于言”。如今,中國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一大批標志性能源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在五洲四海發光發熱。風電光伏“逆襲”折射的,不僅是中國持續推進自身能源轉型的堅定行動,更是努力促進全球綠色轉型的寬廣胸懷。
既發展自己,也造福世界,這是中國能源含“綠”量不斷提升的深層次邏輯。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杰克·佩里認為,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專業知識,為正在推進現代化的其他發展中國家帶來希望。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發文稱,中國是非化石能源、清潔交通、綠色金融等方面的全球領先者,也是“世界最大的希望”。
中國正托舉希望。那旋動的扇葉,帶來的不只是強勁電能,還有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