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追光青年
首頁 > 地方要聞 > 地方要聞 > 正文

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5年大灣區復合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廣東東莞舉辦

5月19日,2025年大灣區復合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廣東東莞召開。此次研討會由東莞理工學院主辦,東莞理工學院松山湖新發展研究院、東莞理工學院校友企業家聯合會、“人文交流與創新發展”高級研修班協辦。

會議緊密圍繞中國特色復合資本市場建設,深度聚焦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與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戰略,聯動東莞“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定位,共商新時代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新路徑與實踐方案。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程路、國務院國資委產權局原局長鄧志雄、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副會長許紅海、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原一級巡視員于新年、“人文交流與創新發展”高級研修班負責人羅燕、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原副局長高瞻、廣東省政協常委劉榆厚、央企投資協會秘書長任金春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150余名政商學界人士參會。

探索產權市場與股票市場并行發展的“中國路徑”

《民營經濟促進法》自今年5月20日起實施,這是我國首部聚焦民營經濟發展的專門法律?;浉郯拇鬄硡^是我國民營經濟發展較早、市場化水平較高的地區,這里的民營經濟發展一直備受矚目。

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國西部研究與發展促進會理事長程路在研討會上強調,粵港澳大灣區應發揮改革開放前沿陣地作用,率先探索產權市場與股票市場并行發展的“中國路徑”,引導財政資金與社會資本向實體經濟、民營經濟和科技創新領域集聚,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中筑牢制造強國根基。

程路指出,《民營經濟促進法》以國家根本法律形式確立民營經濟平等地位,在優化市場準入、維護公平競爭、規范行政執法、健全信用體系等方面作出創新性規定,為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提供法治保障,為民營經濟發展構建了法治化保障體系。

東莞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馬宏偉在致辭中指出,金融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復合資本市場作為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的 “加速器”,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資本鏈” 四鏈融合的關鍵樞紐。他介紹,東莞理工學院依托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優勢,近期獲得BGA全球商學院金牌認證,標志著“新商科+新工科”交叉培養體系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更標志著學校商科教育質量躍升至國際一流水平,為大灣區金融人才培養注入了新的國際競爭力。

打造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灣區樣本

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原局長、東莞理工學院松山湖新發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鄧志雄以《運用中國復合資本市場,搞好民營企業資本運作》為題進行主旨演講,系統解讀中國復合資本市場的“并行發展”模式——產權市場與股票市場協同服務企業全生命周期。

鄧志雄建議企業把握好股市與產市的不同特點,有效發揮我國復合資本市場的優勢,使企業在各個發展階段都能及時獲得恰當的資本市場服務。

鄧志雄強調,東莞作為制造業大市,應該通過產權市場開展資產估值、股權轉讓、增資擴股,推動民營企業與國有資本、社會資本深度融合,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實現“規范治理+價值增值”雙目標,為全國提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灣區樣本”。

凝聚共識,共繪區域發展藍圖 

在研討會的圓桌對話環節,鄧志雄、許紅海、于新年、高瞻、任金春等作為嘉賓,圍繞“復合資本市場法治保障”“央地資本協同機制”“大灣區金融開放創新”等議題展開深度研討。

鄧志雄指出,復合資本市場的核心是產權市場與股票市場并行協同,建議東莞探索建立專門服務民企的產權交易平臺,通過“廣泛鏈接買家、培育中介服務、強化市場監管”構建高效交易生態。

任金春建議民企主動對接央企產業基金,利用“產權市場披露信息+市場化定價機制”精準對接資本,在新能源、高端裝備等領域構建“央地協同、鏈式發展”格局。

許紅海則從國際交流視角提出,復合資本市場可成為民企“走出去”的支撐,建議依托大灣區高校及港澳科研力量,建立跨境文化企業產權評估與交易機制,提升民企國際定價權。

于新年強調“法治先行”,建議以《民營經濟促進法》實施為契機,完善產權保護與交易監管制度,通過“陽光交易”營造公平透明的市場生態。高瞻分享了深圳“產業鏈金融化”經驗,建議大灣區建立跨區域產權交易聯盟,融合深圳創新資源、香港國際資本與東莞制造能力,打造“科技研發-資本運作-產業轉化”閉環生態。

在《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實施之際,本次會議關注民營經濟發展政策解讀與實踐探索,聚焦大灣區資本市場改革的前瞻性探索,引發了與會人員的熱烈討論。“人文交流與創新發展”高級研修班學員也積極發言、參與研討,為研討會帶來了人文交流與創新發展的實踐與思考。(任能旺)

[責任編輯:鐘超]
99e热国产最新地址获取_欧洲精品色在线观看_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_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