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江西靖安迎來一群特殊的“生態探秘者”——2025年第3期高校處級干部培訓班學員深入這片“中國天然氧吧”,通過實地走訪和深度體驗,解鎖生態文明建設與產業升級的融合密鑰,探索這座國家級生態縣“點綠成金”的發展秘訣。
生態經濟的立體答卷:從資源稟賦到產業矩陣的蝶變
在靖安縣大健康產業服務中心,學員們推開了生態經濟的“全景視窗”。展廳內,有機大米、富硒果蔬等“生態餐桌”系列產品與森林康養、溫泉療愈等“生態旅居”項目交相輝映,勾勒出“一產利用生態、二產服從生態、三產保護生態”的產業邏輯。靖安將84.1%的森林覆蓋率、年均17℃的宜人氣候等生態稟賦,轉化為“空氣可賣錢、山水能生金”的現實生產力。數據顯示,靖安縣大健康產業年產值逐年攀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在這里落地生根。
智慧守護的生態防線:科技賦能下的綠色治理革命
走進生態衛士綜合執法中心,仿佛置身于“數字護綠”的指揮中樞。18塊電子屏構建起“空天地一體化”監測網絡,無人機群每日巡航,衛星遙感實時掃描全域生態,AI算法精準預警水質異常、森林火險等12類風險。最引人注目的是“野游智能預警系統”,通過熱成像技術識別違規游泳行為。這套“科技+制度”的組合拳,讓靖安地表水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一片茶葉的生態哲學:傳統產業的綠色升級樣本
在靖安茶葉加工中心,北緯28度黃金產茶帶的“綠色精靈”——靖安白茶,講述著生態與產業的共生故事。這里的茶園實行“草茶共生”種植模式,以草抑草減少農藥使用,用山泉水灌溉保障品質。從殺青到烘干的12道工序中,非遺傳承人手工炒制與智能控溫設備協同作業,使茶葉氨基酸含量達5%,是普通綠茶的2倍。這片“會呼吸的茶葉”年銷售額突破2億元,帶動茶農收入穩步增長。
思想碰撞的綠色啟示:從縣域實踐到高校育人的價值共振
“靖安的‘生態賬’算得清,‘發展賬’更算得精。”在生態文明建設探索與實踐交流會上,江西財經大學夏賢鋒的感慨引發熱烈討論。靖安通過“生態+”模式培育的省級農業品牌、國家級文旅融合項目,為高校提供了鮮活的教學案例。多所高?,F場與靖安縣達成合作意向,計劃在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碳匯交易機制等領域共建研究基地,推動“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轉化在田間”。
當暮色浸染青山,靖安的生態故事仍在續寫。這座贛西小城以“生態為基、創新為翼”的發展范式,不僅繪就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畫卷,更蹚出了一條生態美與百姓富同頻共振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正如南昌航空大學周賢群在研學筆記中所寫:“靖安的實踐證明,綠水青山不僅是自然財富,更是經濟財富、社會財富,是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江西省委黨校2025年第3期高校處干班學員 王淑軍 徐軍 饒先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