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體現的是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為有效提高領導干部調查研究本領,近日,中共太原市委黨校隆重舉行2025春季學期第56期中青年干部培訓一班學員論壇。此次論壇為學員們搭建了交流思想、分享成果的重要平臺,助力學員們在深入調研中汲取智慧,在交流碰撞中凝聚共識。
產興業旺的探索路 奏響鄉村生態產業“奮進曲”
在鄉村全面振興與綠色發展并駕齊驅的時代背景下,鄉村生態與產業協同發展已成為推動農村繁榮的關鍵路徑。太原作為省會城市,積極投身鄉村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探索實踐。
生態文明組深入太原市植物園、清徐縣楊房村、晉源區花塔村、陽曲縣東南洼村、迎澤區董家莊村等地調研。植物園內,昔日生態受損區域經修復后綠意盎然,成為生態修復典范;楊房村依托智慧農業技術,實現農業生產高效轉型;稻田公園將農業、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吸引眾多游客;森棲小鎮則讓荒山變為風景秀麗的景區,帶動周邊經濟發展。
調研發現,太原市鄉村生態產業化發展已初見成效,但生態產品供需不匹配、政策協同不足、經營主體能力薄弱等問題仍待解決。后續需以系統思維統籌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通過政策引導、科技賦能、品牌營銷和全鏈融合等舉措,推動鄉村生態與產業深度融合,實現生態美、產業興、農民富。
城興名揚的奮進途 繪就文旅融合發展“新畫卷”
太原,這座擁有5000年文明史、2500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憑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秀美的自然風光,為文旅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
文化旅游組深入太原方特、府城關帝廟、寶源老醋坊、云夢塢、太原古縣城等標志性景點調研。太原方特將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巧妙融合,為游客帶來沉浸式體驗;府城關帝廟承載著歷史記憶,彰顯著古建魅力;寶源老醋坊傳承千年釀醋工藝,散發著獨特文化韻味;云夢塢寧靜清幽,宛如世外桃源;太原古縣城則保留著城市的歷史風貌,見證著歲月的變遷。
為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小組認為太原應打造特色IP,講好太原故事,發揮文物、文化和氣候優勢,如打造“我家社區有座博物館”等城市IP。同時,以文旅集團成立為契機,在政策、宣傳、產品和保障等方面全方位謀劃,持續發力,構建“六宜”城市,打造文化旅游城市新IP,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
民暖心安的攻堅策 織密民生供熱保障“幸福網”
老舊小區供熱分戶改造是一項關乎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太原市眾多老舊小區建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甚至更早,供熱設施管道老化嚴重,存在管壁變薄、銹蝕、破損泄漏等問題,影響供熱穩定性和安全性。
萬柏林供熱分公司負責的供熱范圍內有167個老舊小區,供熱面積916萬平方米,涉及居民92461戶。民生保障組選取萬柏林區小井峪街辦工商銀行宿舍(已改造)和興華街辦漪汾苑小區(未改造)作為重點調研對象。
小井峪街辦工商銀行宿舍分戶改造取得成功,通過精準供熱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能耗,符合國家節能減排政策。供熱分戶改造是落實上級要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提升城市供熱保障能力、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后續需廣泛收集各方意見和建議,制定科學合理的改造方案,推動改造工作順利實施。
城興業盛的創新謀 開啟產融協同創新“新征程”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產業鏈協同發展成為推動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太原市積極構建“一高兩先三特三新”產業鏈體系,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
陽曲開發區、清徐經濟開發區及西山文旅示范區是太原市產業發展的重要承載地。經濟建設組分別來到陽曲農投現代農業科技示范產業園、“南魚北養”示范基地、陽曲中醫藥健康專業鎮、山西大健康生物產業技術研究院、長風城郊森林公園和清徐經濟開發區(美錦、亞鑫、三強、梗陽)等地進行實地調研。陽曲開發區圍繞“三新”產業鏈打造消費品特色園區,山西合成生物產業生態園項目成為核心引擎;清徐經濟開發區以煤基新材料為主導,發展一體化產業,在推進先進碳基材料和特鋼材料產業鏈上成果顯著;西山文旅示范區憑借資源優勢,布局文旅產業鏈,打造知名文旅項目,帶動相關服務業發展。
小組認為太原可借鑒合肥基金招商模式,設立“轉型發展基金”投向重點產業鏈,建立“國資主導、市場化運作”模式并給予投資虧損容錯空間。同時,學習杭州營商環境優化經驗,開發“太原營商通”數字平臺,推行“承諾制+標準地”改革,縮短工業用地審批時限,推行“拿地即開工”,為產融協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開啟城興業盛的創新征程。
黨校始終不變的初心就是為黨育才、為黨獻策。通過此次論壇,學員們不僅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更在交流中相互啟發,共同探索推動太原市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新方法。太原市委黨校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引導學員將調研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為太原市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書寫太原市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共太原市委黨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