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追光青年
首頁 > 人民智庫 > 專家觀點 > 正文

加快推進農業中關村建設

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大局,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征程上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北京市立足首善標準、城市功能定位和資源稟賦,借鑒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經驗,部署建設農業中關村,發揮農業科技創新的根本動力作用,奮力書寫好農業強國的北京篇章。平谷區以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扛起農業中關村主戰場、主陣地的使命擔當,努力打造農業強國的首都窗口。自提出打造一流農業中關村以來,北京市相繼制定實施推進農業中關村建設十條措施和五年行動計劃,與農業農村部、教育部開展農業中關村共建合作。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農業中關村建設取得了多方面成果,正在成為服務農業強國建設的重要窗口。

農業中關村正在成為加速農業科技突破的窗口。憑借北京科研資源優勢,實現“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正在成為推進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前沿陣地。引聚國家農業科技力量,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生物育種、中國中醫科學院道地藥材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落地,開工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港,將落地11個全國重點實驗室,正在成為農業中關村的核心引擎。統籌推進農業中關村和“種業之都”建設,建成農業農村部蛋肉雞育種與繁殖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平臺,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畜禽種業)產業園,擁有沃德辰龍等一批國家種業陣型企業,2023年峪口禽業自主培育的京紅1號出口坦桑尼亞,實現國產種雞出口零的突破。

農業中關村正在成為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的窗口。農業中關村建在農業發展第一線,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作為主要方向,創新“政府+科研機構+企業”金三角合作模式,打造農業科技應用場景和樣板。創建117個博士農場,落地33個科技小院,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與瓦赫寧根大學合作成立京瓦中心。建成愛科農數字科技示范田、農業無人機研究院、大桃產業研究院等百余個試驗示范基地。落地拜耳農場、百果園三個零基地、華北最大高效智能溫室等農業科技應用場景。2024年入選第一批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區。

農業中關村正在成為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窗口。加速農業與相關產業建圈強鏈、融合發展。推動食品營養與健康產業發展,布局建設北京食品營養與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將傳統制造業園區打造成為農業中關村現代食品營養谷,集聚紫光園等52家“中央智慧廚房”和食品企業。推動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發展,打造北京農業食品合成生物創新中心等農業科技集成創新轉化平臺,入選全市首批未來產業育新基地,與蘇陀科技、元育生物等創新型合成生物制造企業成為生態伙伴。推動農業產業與多業態深度融合,結合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打造首都農副產品綠色智慧供應鏈基地;結合直播電商產業功能區建設,打造國農港供銷村播產業園等直播電商基地,推動數字賦能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

農業中關村正在成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窗口。建設農業中關村帶動了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創新主體匯聚京郊,促進了城鄉資源要素的整合和流通。促進城鄉一體規劃布局,統籌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港片區開發和軌道交通站點建設,打造“洳河畔農科城”。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落地市建共管一體化國農港學校,建設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區。促進城鄉人才均衡發展,出臺平谷區“人才十條”等鼓勵創新、支持落戶等政策,開展“千人百村”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成立農業中關村學院,2024年全區實現農業領域戰略人才翻倍增長。促進區域農業協同發展,按照京津冀農業科技創新一體化發展思路,編制國家農高區建設規劃,助力農業科技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

農業中關村正在成為農業服務大國外交的窗口。主動承擔農業服務大國外交使命,推動農業國際交流合作,正在成為中國面向全球農業交流合作的名片。連續舉辦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成為農業領域參會國家(地區)范圍最廣、人數最多的國際盛會。開展農業前沿合作,舉辦世界動物福利與可持續農食大會、HICOOL全球創業大賽農業科技/食品科技賽道初賽等。2023至2024年共舉辦涉農涉外活動210余場,接待120余個國家(地區)外籍人士。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建設農業中關村是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平谷區將緊扣農業強國基本特征要求,持續推進農業核心技術攻關,探索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和產業提質升級的機制模式,促進釋放農業多種功能,為農業強國建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北京方案”。

在攻關農業核心技術上下功夫,推動供給保障強。堅持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頭等大事,抓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增強糧食供給保障能力。統籌農業科研資源,加快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港等項目建設。加強種業聯合攻關,推動畜禽類新品種審定,開展種植作物培育,從源頭提升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以科技引領生態農業發展,加強化肥農藥等替代產品、土壤改良等技術攻關,強化農業農村生態保護和綠色農產品供給,實現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在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應用上下功夫,推動科技裝備強。圍繞農業生產需求,持續發力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現代農業科技推廣應用。加快先進農業設備應用,結合京郊農業生產特點,推動智能設備的本地化適配及小型化研發,支持發展植保無人機等現代化農機裝備。聚焦農業節水、育苗等關鍵環節創新應用,打造智慧農業引領區。發展綠色低碳農業,謀劃智慧漁谷等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項目,建設農業領域“無廢城市”。拓展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場景,推進高效智能溫室集群等項目建設。用好科技小院、博士農場,打通科技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

在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上下功夫,推動經營體系強。持續因地制宜探索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價值提升和富民增收。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打造社會化服務總部基地,因地制宜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模式,服務帶動小規模農戶。發展家庭農場等適度規模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發展農村電商,提高大桃等農特產品電商銷售比例,帶動農民增收。

在推動產業全鏈條升級上下功夫,推動產業韌性強。持續推進農業產業強鏈延鏈補鏈,創新新業態、新模式,增強產業韌性。注重強鏈,發揮京瓦中心等平臺作用,依托首農等企業資源,引聚更多科創平臺、企業,壯大產業集群。注重延鏈,推進農業與食品加工、物流、文旅等產業融合,強化農業產業各環節聯動,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注重補鏈,聚焦新興產業,布局農業+寵物經濟等,擴展多業態發展路徑。

在深化農業對外開放合作上下功夫,推動競爭能力強。堅持把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為持續提升農業領域競爭力的不竭動力。加強農業國際交流合作,引進國際先進技術、裝備,做好向其他地區推廣工作。與花園鄉村、“五好兩宜”和美鄉村建設相統籌,提升軟硬件環境,強化農業中關村開放形象宣傳、國際會議會展等功能,為承載農業外交提供良好基礎。持續辦好農業涉外活動,承接更多高品質外交活動,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作者系北京市平谷區委副書記、區長)

[責任編輯:陳慧昇]
99e热国产最新地址获取_欧洲精品色在线观看_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_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