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追光青年
首頁 > 經濟金融 > 要聞 > 正文

持續升溫!入境游熱潮涌動

【文旅觀察】

“來店里的外國人不少!她們身著漢服、頭梳發髻,別有一番韻味!”陜西西安大唐不夜城附近,丁老板的古風妝造店進進出出的人里,不乏外國人的身影。

“真想不到!這么多外國人來我們這‘玩泥巴’。”江西景德鎮市民林曉感慨。在景德鎮,體驗瓷器制作的外國游客化身“手藝人”,耐心地拉坯、彩繪。

5月15日,外國旅游團乘郵輪入境免簽政策滿一年。“免簽政策太方便了,這是我第三次坐郵輪到中國,之前去了上海、廣州,體驗都很好。”14日,乘郵輪入境山東青島的一名外籍游客說。

今年以來,火熱出圈的“China Travel”(中國游)繼續升溫。“免簽朋友圈”不斷擴大,過境免簽從144小時提升為240小時,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政策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吸引更多外國游客來中國開啟“難忘而美妙的旅行”。

政策利好不斷 “中國游”有更多“打開方式”

“這是我第一次來重慶,我在這里感受到了中國悠久的歷史,也感受到了中國人的熱情!”德國游客施密特興奮地向記者分享感受。乘著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東風,施密特從重慶開啟了自己的中國之旅。

“明明是在國內旅游,怎么感覺好像出國了一樣。”在北京八達嶺長城上,王女士看著周圍成群結隊的外國游客笑著說。

今年以來,我國入境游市場再次迎來爆發式增長。從北上廣深到邊陲小城,從景區古鎮到城市街頭,總會看到各色皮膚、說著各種語言的外國游客。他們在中國感受古韻悠長的傳統文化,欣賞秀麗壯美的山水奇觀,感受中國高鐵、刷臉支付等科技發展成果,“中國游”有了更豐富的“打開方式”。

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五一”假期期間,外國人入境111.5萬人次,同比增長43.1%。攜程發布的數據則顯示,“五一”假期期間,入境游訂單量同比激增130%。

今年以來,中國民航國際客運航線網絡不斷拓展,通航國家數量達到79個,國際航班量和旅客量進一步增加。民航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中外航司執行國際客運航班周均達6428班,比去年同期增長25.4%。

入境游市場升溫,吸引了更多旅游企業加碼布局,推出更多旅游產品和活動,為來自全世界的游客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旅行選擇。

“我們近期推出了20余款入境游產品,其中涵蓋北京、西安、上海、西藏、新疆、云南等目的地,如根據時節推出賞花游,增加了夜游長城等特色體驗及美食服務,還有深受外國朋友喜愛的扎染、剪紙、八段錦等文化體驗內容。”眾信旅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負責人說,從目前的訂單情況看,2025年上半年多國入境游客已超過2024年同期,且持續呈現增長的態勢,歐美、東南亞入境客人增多,除北上廣外,三亞、秦皇島、廈門等海濱城市,以及西安、成都、南京等文化名城古都都深受歡迎。

深度游受歡迎 外國人沉浸體驗“中式生活”

安徽省安慶市的古戲臺前,來自英國的游客史蒂夫沉醉于韻味悠長的黃梅戲表演。熱鬧非凡的貴州“村超”比賽現場,除了國內游客,還出現了專程趕來的巴西球迷的身影。各地“網紅”菜市場里,外國游客穿梭在攤位間,與攤主比畫交流。到廣州喝早茶,到重慶吃火鍋,中國美食打開了外國游客的味蕾,也為他們打開了體驗“中式生活”的大門。

隨著入境游市場逐漸成熟,外國游客的選擇也更加多樣,他們開始追求沉浸式、品質化的旅游體驗,渴望看到真實的、有煙火氣的中國。

“我喜歡大理的山水風光,也喜歡這里的文化氣息。我最近學會了扎染,準備在這里再多住一段時間。”在云南大理旅游的法國游客馬修透露了他的旅行計劃。

成都的川菜烹飪教學,長沙火宮殿湘菜的辣味沖擊,茶顏悅色的“中式奶茶美學”,蘇州平江路的非遺市集……美食、夜市等都成為外國游客喜愛的“接地氣”場景。

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China Travel”是不少外國旅游博主吸引流量的關鍵詞,外灘、大熊貓、簪花等熱門元素吸引著外國年輕游客,也推動入境游市場向散客化、體驗內容生活化等趨勢發展。

與此同時,入境游客的足跡正從一線城市和傳統景區逐漸下沉至三、四線城市乃至小鎮和鄉村。

“五一”期間,在廣西龍脊梯田,一場別開生面的“開耕節”吸引了眾多外國游客,這種深度參與的體驗活動成為外國游客解鎖中國鄉村的新方式。位于張家界的攜程度假農莊縵心店的營銷負責人透露,自4月起,來自美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海外訂單顯著增加,除了張家界的山水景觀,游客還熱衷于參與農莊設計的農耕活動:稻田摸魚、抓泥鰍等傳統農趣項目人氣高漲,土家族非遺音樂會、山野影吧等融合自然與文化的創新場景,讓外國游客從日出到日落沉浸于“限定玩法”中。

北京聯合大學教授喬向杰分析,外國游客在中國的旅行方式更加多元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成為亮點,節慶活動更加國際化,如蘇州絲綢博物館蠶絲團扇制作、景德鎮陶瓷拉坯因“可參與、可帶走”成為爆點,瀏陽河煙花星球奇幻夜、長沙靖港古鎮“花開晝夜有戲”活動通過多語言服務與沉浸式體驗吸引國際游客。

入境消費掀熱潮 “中國游”帶動“中國購”

“這里的真絲圍巾品質好,價格也實惠,我準備多買幾條送給家人。”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來華旅游的法國游客皮埃爾正在選購絲綢制品。店員告訴記者,近期來店里消費的外籍顧客明顯多了起來,店鋪開通了外卡支付和退稅服務,方便游客購買禮物帶回家。

北京前門大街的老字號茶葉店同樣熱鬧非凡,印度游客拉杰什一邊品茶一邊挑選伴手禮:“中國茶文化很有魅力,我打算帶些龍井和普洱回去。”商家表示,外國游客對傳統茶具和茶葉的特色包裝很感興趣,有國潮、非遺元素的商品很受歡迎。

隨著跨境移動支付不斷迭代、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政策加力,來中國“買買買”成為跨境旅游新趨勢。“中國游”帶動“中國購”熱潮,“來滬掃貨”“老外拖著行李箱去義烏采購”成為網絡上的熱門話題。

日前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優化離境退稅政策擴大入境消費的通知》,將離境退稅起退點從500元下調至200元,現金退稅金額由1萬元上調至2萬元;鼓勵各地在大型商圈、步行街、旅游景區、度假區、文博場所、機場、客運港口、酒店等境外旅客聚集地增設退稅商店。近期,各地聚焦國際精品、國貨潮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擴商店、增商品、優服務,推動擴大入境消費——上海舉辦第六屆“五五購物節”,“五一”期間全市離境退稅銷售額同比增長1.2倍;北京發布多語種《離境退稅指南》和離境退稅商店電子地圖,“五一”期間重點監測離境退稅商店銷售額同比增長73%;深圳推出離境退稅“一單一包”便利化模式,大幅縮短退稅等待時間……

“離境退稅不僅給境外旅客帶來實惠,也是本國商品、本國文化走出國門的重要渠道。”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指出,進一步優化離境退稅政策,有利于吸引更多外國人來華購物、旅游,推動更多承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化建設成果的老字號、新國潮走向世界,實現國內國際市場相互聯通、相互促進。

“文旅消費與日常商品消費形成聯動,外國游客消費重心轉向中國本土高附加值產品,熱衷購買智能手機、非遺手工藝品及國潮服飾……”喬向杰指出,這些新趨勢是政策創新、國貨競爭力提升、消費場景優化的綜合成果,使中國成為更具吸引力的全球消費目的地。

(本報記者 魯元珍 董 蓓)

[責任編輯:王卓怡]
99e热国产最新地址获取_欧洲精品色在线观看_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_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