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追光青年
首頁 > 經濟金融 > 環保 > 正文

鴛鴦來到清涼河

res0111_attpic_brief

鴛鴦與家養麻鴨和諧共生。唐風雷攝/光明圖片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溫暖瞬間】

“噓——莫作聲!快看,鴛鴦跟著鴨子‘扎猛子’咧!”天剛蒙蒙亮,湖北南漳縣清涼河邊,攝影愛好者丁韓壓低嗓門,朝身后幾個同伴招了招手,大家心領神會地貓下腰,按下照相機的快門。

“撲通……撲通……”不遠處,七八只鴛鴦頂著翡翠色冠羽,同麻鴨一起爭先恐后地扎進水里,只見一雙雙翅膀撲棱起朵朵浪花,河面頓時熱鬧得像開了鍋。

河岸邊,養鴨人金國玉提著飼料桶走過來,麻鴨們見狀“嘎嘎”叫著圍上去。“莫急莫急,都有份!”金國玉撒了把玉米粒,又特意往遠處的水面多拋了些——那里,幾只鴛鴦正帶著雛鳥覓食。

“老金,你這‘鴨司令’現在改行當‘鳥保姆’啦?”丁韓等人打趣道。

“麻鴨和鴛鴦,我都伺候!”金國玉笑著回應。

大概四五年前,金國玉在自家的鴨群中發現有鴛鴦頻繁“來訪”。想著不能餓著遠道而來的“客人”,老金喂鴨時,也給鴛鴦投些食。“那會兒它們可警惕了,只敢遠遠地覓食。”

鴛鴦為何會來清涼河?老金感到好奇,專門請教了清涼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副主任張平,得知“鴨子的排泄物滋養水生生物,促進魚蝦繁衍,為鴛鴦、白鷺、黑水雞等水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由此形成良性生態循環”。

有了專家點撥,再加上自己摸索,老金學會了科學投喂——“麻鴨喂玉米就行,鴛鴦得摻點小蝦米,而且投喂要講究分寸,既讓它們愿意來這兒覓食,又能保持野外生存的本能。”

正說著,只聽見“叮”一聲響,老金掏出手機看了一眼:“又有游客訂農家飯,點名要吃我家的燉麻鴨和腌咸鴨蛋。”

聽濕地公園管理處的人講,這些年,清涼河流域的鴛鴦種群從20多只增加到500多只。不只是鴛鴦,還有紅隼、白尾鷂……去年在清涼河觀測到的越冬水鳥有16種1868只,比2021年增長1.6倍。

太陽漸漸升了起來,微風拂過的河面蕩開一圈圈金色的漣漪,幾只鴛鴦“混跡”于麻鴨群中,悠閑地游來游去。此情此景,讓金國玉不禁心生感慨:“家鄉的生態環境變好后,游客多了起來。原來只能靠養鴨維持生計,現在還能借發展鄉村旅游的機遇賺些錢,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有盼頭!”

(本報記者 張 銳 王建宏 本報通訊員 陳月林)

[責任編輯:王卓怡]
99e热国产最新地址获取_欧洲精品色在线观看_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_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