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文風大家談】
每個寫作者都有自己喜歡和心儀的文風。說到文風,我就想到文藝理論家、美學家、雕塑家、藝術教育家王朝聞的文章,不論是皇皇大著,還是隨筆短文,都那么樸素、親切,如語家常,又不失風度。
王朝聞的評論說內行話,是對作品美與丑的發現??戳俗髌?,再讀王朝聞的論說,總是令人豁然開朗。這一點其實不容易。有不少搞批評的,很會寫文章,理論上非常厲害,但他們用的實例和論據,很多都被炒了無數遍,并沒有自己的識見。如果面對陌生作品,就現了外行的原形。而一些藝術家與作家的理論評論又會犯另一種錯誤,喜歡以自己的創作為標準,以自己的好惡為法則,免不了門戶之見與江湖氣息。
王朝聞的視野非常開闊,他的評論幾乎遍及所有的藝術門類,他談戲曲令人叫絕,對民間藝術情有獨鐘。文風與內容相關,寫什么,對什么有興趣,這本身就是文風的體現。他對戲曲與民間文藝的重視,顯示了一個文藝批評家的中國視野與本土情懷以及對人民藝術創造的尊重。
文風確實有好壞之分,但要說出好與壞的標準卻又不那么容易,因為影響文風的因素很多,大到時代、社會、民族、階層、行業,小到文體、作者。王朝聞的文章綿厚、典雅,但在表達上可以說既“白”又“話”。許多說法與概念,如“不到頂點”“擠感情”等,都是日常語匯,或是從日常中提取出來,生動貼切,一看就懂,就能用。寫好白話文很重要?,F在經常會流行一些稀奇古怪的詞匯和腔調,如果這些基本的東西都不加檢點,不要說文風,連白話文的健康發展都成問題。
(作者:汪 政,系江蘇省作協副主席、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