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追光青年
首頁 > 理論前沿 > 時事洞察 > 正文

繪就數字時代的網絡法治建設新圖景

作者:支振鋒(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國家網信辦近日發布的《中國網絡法治發展報告(2024年)》,作為首部國家部門層面發布的網絡法治綜合性年度報告,全面梳理了2024年我國網絡法治發展的重要成果,生動呈現了網絡法治發展的時代畫卷,系統總結了網絡法治工作的豐富經驗,深刻體現了網絡法治發展的內在規律。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網絡空間是人類創造的全新空間,雖然是虛擬的,但卻是有意義的生活空間。自1994年我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以來,我國已成為網民規模11億的全球第一網民大國,也是互聯網技術創新和應用領先的國家。網絡作為人類生產生活的新空間、信息傳播的新渠道、經濟發展的新平臺、社會治理的新領域,不斷催生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但也帶來數據、算法和人工智能安全等一系列新的挑戰。發展好、治理好互聯網,讓互聯網更好地造福人類,是世界各國共同的追求。

法治是互聯網治理的基本方式。運用法治觀念、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推動互聯網發展治理,已經成為普遍共識。三十多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網絡法治建設,不斷夯實網絡空間法治基礎,出臺網絡領域立法150余部,涵蓋網絡權益保障、網絡發展促進、網絡安全紅線、網絡生態治理規范以及涉外法律制度等,實現網絡立法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由點到面、由面到體的發展過程;推動網絡法治落地落實,堅持嚴格公正網絡執法,全面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開展“清朗”“凈網”“護苗”等系列專項行動;積極回應網絡時代司法需求,運用網絡信息技術賦能傳統司法,完善網絡司法規則,相繼設立杭州、北京、廣州互聯網法院,革新網絡司法模式,依法解決新型網絡糾紛。通過拓展“互聯網+普法”新模式、面向重點對象開展網絡普法,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理念成為網絡空間廣泛共識和基本準則。

網絡空間發展日新月異,法治建設必須全程保障,尤其是在信息化邁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全面躍升的新階段。當前技術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新興技術不斷涌現,對網絡法治建設提出新要求。面對全新的網絡法治問題,我國統籌發展與安全,以人為本,著眼全球,推進網絡法治高質量發展。

聚焦網絡治理重點,以高質量網絡立法護航高質量發展。我國統籌數據發展與安全,出臺《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促進和規范數據跨境流動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貞嗣袢罕娖谂?,公布我國首部針對網絡暴力信息治理的專門規章《網絡暴力信息治理規定》。針對人工智能,《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明確生成式人工智能相關數據安全制度;《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 (征求意見稿)》進一步細化人工智能內容標識規定。

網絡執法多線并進,積極回應社會熱點,重點整治“信息繭房”、大數據“殺熟”等侵害用戶合法權益的重點問題。同時,積極回應新技術,截至2024年底,國家網信辦共完成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

網絡司法持續深化,技術賦能效應明顯。比如,上海、江蘇等地開展“版權AI智審”應用試點,借助“以圖搜圖”技術和海量數據底池,提升著作權類案件審判查明事實和認定判斷的準確度。

創新網絡普法宣傳形式,積極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比如,北京“京小e”、天津“獬豸智腦”、安徽“廬小包”等人工智能普法工具初顯成效。積極搭建國際交流平臺,促進網絡治理共商共建。

法治作為上層建筑的重要內容,是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所決定的??v觀人類文明進程,農業社會有農業法律文明,中華法系以其“德法結合、禮法合治”的理念貢獻卓遠;工業時代產生工業法治,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現代法治貢獻巨大。在黨的領導下,憑借深厚的法治文化底蘊,乘信息時代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之勢,積網絡空間規范化、制度化、清朗化之力,我國走出了一條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中國特色依法治網之路,并必將為數字時代新的法治文明的創生,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研究生顧穎銳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張堯]
99e热国产最新地址获取_欧洲精品色在线观看_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_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