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追光青年
首頁 > 文史 > 正文

【改進文風大家談】好文章應具有表現力與感染力

【改進文風大家談】

怎樣才算好文章?孔子作出完滿回答?!蹲髠?middot;襄公二十五年》載:“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兩個“足”字指語言文字能充分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即文章具有表現力。“言之無文”的“文”指文采,擴大一點,可解釋為文章對讀者的感染力,生動形象、搖蕩性靈的文章,能廣泛傳播。有表現力與感染力才是好文章。

文章的表現力源自它的意義世界,言合乎義,文行一致,名實相符,以堅實的義理和確鑿的事實作為基礎的文字才有力量。

有表現力的文章能真切傳達作者深邃幽微的思想感情。情深而文明,情懷深切才能文采鮮明;但是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言辭須要修飾潤色,以增強表現力,彰顯真實的內心世界??鬃诱f:“情欲信,辭欲巧。”情欲信是目的,辭欲巧是手段,能把深切的情思真實傳達出來,這樣的言辭才是巧妙的,有表現力的。

有表現力的文章須講究邏輯性。荀子說:“君子必辯。”辯說須合乎邏輯,戰國文章的邏輯性相比之前的語錄就明顯增強。但是比起邏輯推理,人們更習慣于類比思維,當時的文章往往縱橫捭闔,乍看之下氣勢壓人,仔細辨析卻站不住腳。今天我們寫文章講道理,目的是讓不懂的人懂,讓懂的人相信,就得邏輯合理嚴密,沒有破綻。

表現力是感染力的基礎,寫文章不能以己之昏昏使人昭昭。唯君子能通天下之志,如能寫出人人心中欲言而不能言的思想情懷,令讀者有實獲我心之痛快,文章就有感染力。這就要求作者“時然后言”,抓住時機,中于時病而不為空言,表達天下百姓共同的關切。以百姓之心為心,寫出的文章自然能感動人。寫作不僅是信息傳遞,更是思想情感的交流。作者下筆時心中應該有個隱含讀者,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站在讀者的角度體貼人心,這樣的文章如麻姑指爪,能搔著癢處。

表現力與感染力是言之為文的關鍵,超越駢散、純雜、文白之爭,是所有文章的共同要求。中國文化有慎言重文的傳統,如今數智時代,人人都是寫手,人工智能也加入了寫作的行列,我們更要發揚慎重言辭的好傳統,寫有表現力、感染力的好文章。

(作者:周興陸,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責任編輯:王卓怡]
99e热国产最新地址获取_欧洲精品色在线观看_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_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