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以“航通天下 運行未來——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為主題的2024天津國際航運產業博覽會在天津啟幕,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劉昕在開幕式上發布《中國海港城市港口經濟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
圖為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 劉昕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港口作為連接全球貿易重要節點,經濟價值與戰略地位日益突出。港口經濟對建設現代化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全國一半以上GDP集中在我國東部,港口經濟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經測算,2023年我國海港城市港口經濟附加值達到6.2萬億元,占沿海城市經濟總量13.4%,總體呈現一核(上海、蘇州等城市群)、兩區(長三角區域、珠三角區域)、多片(環渤海區域、東南沿海區域、西南沿海區域)的空間發展格局。
《報告》明確了港口經濟的概念和范疇,提出了港口經濟附加值測算方法,從港口運輸、臨港工業、臨港服務業、港產城協調四個緯度,共50個主要指標,全方位、立體地構建出中國海港城市港口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并對全國59個海港城市港口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了綜合評價,描繪了港口經濟發展圖景。
同時,《報告》提出了促進海港城市港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建議,可為港口城市相關部門開展港口經濟對標分析、決策制定提供重要參考。“今后,我們將深化港口經濟后續研究,為交通強國和一流強港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劉昕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