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前沿理論 > 正文

把握新發展階段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現實依據

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是我們黨在不同發展時期作出重大戰略決策的基礎,發展階段決定發展戰略目標、發展路徑和發展重點,這也是我們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開啟改革開放偉大事業并取得重大勝利的重要經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我們黨帶領人民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新的發展階段,形勢與環境變了,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求我們必須著力改革創新,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新發展階段決定新的發展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論及新發展階段時明確指出,“新發展階段是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一個靜態、一成不變、停滯不前的階段,也不是一個自發、被動、不用費多大氣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過的階段,而是一個動態、積極有為、始終洋溢著蓬勃生機活力的過程,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日益接近質的飛躍的量的積累和發展變化的過程”。這明確了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

因此,在新發展階段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不斷為社會主義注入新的生機活力。同時在新發展階段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發展階段承載著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而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使命。新發展階段是強調各方面均衡、注重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制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必須準確把握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一切從新發展階段的實際出發。

新發展階段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現實依據。高質量發展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戰略目標,也是支持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新動能。新發展階段,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邏輯起點。第一,與過去高速增長追求發展的速度不同,提出高質量發展目標,打破了“唯GDP論英雄”的政績觀,著力統籌好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體現的是新發展階段發展目標的雙重性,且質的有效提升從長遠和全局來講則更加重要,必須始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大力增強質量意識。第二,新發展階段,要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新舊動能的轉換,通過推動質量、效率和動力的根本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只有這樣我國經濟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第三,新發展階段對發展的新要求,既體現在強大的供給新動力、新質生產力上,也體現在強大的需求新動能上,必須實現由“有沒有”向“好不好”的重要轉變,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生活品質。

新發展階段決定發展路徑

新發展階段既決定新的發展目標,更決定新的發展戰略路徑。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發展新階段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于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

改革開放前,我國經濟以國內循環為主,進出口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很小。改革開放后,我們打開國門,擴大對外貿易和吸引外資。特別是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深度參與國際分工,融入國際大循環,形成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依靠外需驅動的國際大循環發展格局,對我國持續實現30多年的高速增長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是我國發展格局演變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對內,我國有強大的內需增長空間,是保持經濟長期向好的最堅實的基礎,尤其是改革開放多年所累積的物質技術基礎、市場和人力資本,對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發揮新的比較優勢的重要支撐力,是一般中小國家無法比擬的。對外,我們面對嚴重的逆全球化、外貿保護和一些國家的戰略抑制,外需推動力明顯減弱,而且大國外貿依存度過高,很容易受制于人,且形成更多的不確定性。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把握發展主動權的先手棋,不是被迫之舉和權宜之計。從國際比較看,大國經濟的特征都是內需為主導、內部可循環,大國必然選擇內循環為主,國際循環起著輔助和外部支撐作用。立足國內循環優勢,充分挖掘內需潛力,有利于化解外部沖擊,也有利于在極端情況下保證我國經濟的長治久安。其次,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我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世界經濟,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要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第三,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是各地搞自我小循環。各地區要找準自己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位置和比較優勢,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同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有機銜接起來,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新發展階段決定發展戰略重點

新發展階段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新的戰略目標和新的戰略路徑,在這一龐大的系統工程推進過程中,會面臨許多發展難題和體制瓶頸,必須按照“三新一高”發展戰略的內在要求,突出重點、攻堅克難,加快建立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以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來促進產業升級和國家整體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整體而言,我國產業發展仍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在全球產業價值鏈中仍處于中低端水平,許多重要產業關鍵核心技術仍然受制于人,對產業鏈安全造成巨大隱患,要改革完善全面支持創新發展的基礎制度,破解教育-人才-創新及產業-科技-金融之間的各種重要堵點難點,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最終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和科技強國等。

牢牢把握擴大內需的戰略基點,形成擴大投資和消費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局面。消費決定經濟增長速度,投資決定經濟增長質量。未來中國經濟總量增長的潛力主要是擴大消費,投資的作用將逐步降低,但質的有效提升主要在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能。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擴大內需的基礎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必須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各種體制機制性障礙,形成統一高效的流通樞紐、專業市場和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性或全球性的消費中心。要著力推動區域城鄉協調,縮小區域城鄉差距,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加快國家戰略腹地建設。四川省作為國家戰略腹地建設的重點,應積極塑造現代制造新高地、數字經濟新標桿、全國重要的消費中心等。

要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大動力。一方面,應重點關注民營經濟發展,民營經濟在稅收、技術創新、就業、經濟增長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穩步邁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民營經濟將繼續是推動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尤其要發揮民營企業家在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統籌化解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同時,要提高糧食、能源等安全水平?!就跣V、梁雅楠,作者單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

[責任編輯:張堯]
99e热国产最新地址获取_欧洲精品色在线观看_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_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