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今時代,數字技術作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未來,如何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作用,讓其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人民論壇網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一起來看他的解讀。
人民論壇網:
請您談談如何在民生保障領域充分發揮數字化技術的作用。
鄭功成代表:
第一,將數字化技術廣泛應用于民生保障事業,納入國家數字化發展戰略,開展相應頂層設計與基礎研究工作。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開展有關數字化技術促進民生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研究、頂層設計及典型個案推介,并納入到“十五五”規劃的前期系列研究中。尤其對于數字化領域部分頭部企業開展的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實踐及其取得的良好效應,應當高度關注、認真研究、總結推廣。
第二,充分發揮數字化在鄉村全面振興中的作用,有效聯結城鄉資源。根據我國要素稟賦的城鄉分布結構,只有在城鄉統籌發展中才能真正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無論鄉村主打的產業是民俗旅游,還是綠色農產品,都需要來自城鎮消費者的購買力支持。數字化技術既可以有效地聯結農村地區的優質產品和城鎮地區的強勁消費能力,也可以滿足城鎮消費者在體驗、支付等環節的消費習慣,提升消費舒適度,還可以聯結同一片區不同村鎮的優勢產業,從而形成合理分工、有機聯動的產業集群。因此,應當充分發揮數字化技術在鄉村產業鏈打造、人才吸引和聚集、消費產品設計與消費模式升級等方面的積極功能,有效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第三,充分發揮數字化在普惠醫療中的作用,有效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健康是人民福祉的重要內容,也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化可以在醫療診斷、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為“三醫”聯動提供信息化支撐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基于數字化技術的遠程醫療服務正在有效縮小城鄉間和地區間的醫療服務差距;部分省份通過數字化賦能,打造“篩診治”一張網,為醫療服務資源相對匱乏地區的普惠健康體系建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第四,充分發揮數字化在應急管理中的作用,真正實現“一方有難、各方支援”。在公共突發事件中,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收入等都可能面臨短期的沖擊,而數字化技術可以有效建立起信息的發布和資源的聯結機制,讓愛心資源能夠高效而又精準地遞送到受災地區。不僅如此,數字化技術還可以直接幫助遭遇突發疾病的個體,將信息準確遞送給周圍具有急救技能的人,從而在最短時間內為患者提供緊急救治。
第五,充分發揮數字化在就業中的作用,助力勞動力市場供求的有效匹配。就業是民生之本,數字化工具可以將就業公共服務網絡延伸到鄉村社區基層乃至勞動者家中、手中,有助于企業及時發布崗位需求信息,縮短勞動者工作搜尋的中間環節和機會成本,進而更快地實現供求匹配。與此同時,勞動者也可以根據當前崗位需求的數字化呈現,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的知識與能力,實現高質量就業。
第六,充分發揮數字化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作用,以數字化積極應對老齡化。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能夠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很多新的有效支撐,例如,用手環等可穿戴設備及其形成的健康數據監測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并進行安全預警;用整合型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有效聯結居家老人與社區周邊的養老服務供應商,提高居家養老服務的質量;支持和引導老人將數字化工具作為社會參與的新媒介等等。
第七,充分發揮數字化在推進教育均等化中的作用,讓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孩子。教育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是廣大人民群眾非常關心的民生事業,也是實現物質和精神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數字化時代,數字化工具既可以有效地整合教育內容,創新教育載體,迭代教育方式,還可以成為提升教育均等化水平的有效手段。我們可以利用數字化工具及其傳播方式,將優質的教育資源有效遞送到教育資源相對匱乏、教育質量相對落后的地區,不斷提高教師素質、拓展學生獲取優質教育資源的方式,推進教育均等化。
第八,充分發揮數字化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讓數字化工具成為聯結社區居民、實現基層自治共治的新紐帶。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的分離逐漸成為一種常態,而社區作為社會運行的基本單元和公共服務的主要載體,也亟待創新聯結社區居民的基層治理新機制。如今,數字化工具正在成為有效聯結社區居民并推動其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從而實現社區有效治理的新渠道。數字化工具克服了地域的阻隔,可以讓在外務工的居民及時了解本村本社區的重要公共事務并遠程參與;可以有效傳遞和匹配社區內公共服務的供求信息,成為社區服務型社會組織開展工作的新工具。
第九,充分發揮數字化在民生事業服務經辦領域的應用,讓“數據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一方面,從民生事業公共服務的供給端來看,數字化工具的應用及其合理授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數據孤島”現象,提高經辦服務的精準性;另一方面,從民生事業公共服務的需求端來看,數字化工具的廣泛應用可以實現從“多家跑、線下辦”轉變為“網上辦、掌上辦”,大大提高人民群眾辦理相關事務的便捷性,值得普遍推廣。
第十,將數字化資源作為提高民生保障改革與發展決策科學性的重要基礎,提高政策精準度。一方面,數字化技術可以為各項民生保障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尤其是為關乎民生質量的基本公共服務的準確遞送和均等化水平的提高提供技術支撐;另一方面,各項民生保障事業也是直接生產數據的重要領域,它事關每一個普通群眾,涵蓋“生老病死”全生命周期,涉及收入、支出、健康狀況、職業、家庭結構等多維度的數據。因此,民生保障事業的發展過程,也是民生數據的生產過程,而這些數據又可以反過來成為支撐民生保障進一步高質量發展決策的重要基礎。因此,有必要建立跨部門的民生保障數據一體化平臺,實時監測民生保障事業發展水平,主動發現其中的漏洞,有力支撐民生保障制度改革的科學決策。
人民論壇網:
為了充分發揮數字化技術在各項民生保障事業中的積極作用,您認為還需要做好哪些保障工作?
鄭功成代表:
其一,國家應當鼓勵和支持數字化領域的頭部企業開展有關數字化技術在民生保障領域應用的價值導向和前期研究工作。數字化技術在民生保障領域的廣泛使用可以兼顧企業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為社會問題的解決提供數字化的新方案。這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數字經濟領域企業的獨特價值,既體現了企業的技術優勢,又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值得高度肯定和廣泛宣傳。目前,部分行業頭部企業在相關領域建立了實驗室,有關部門應當予以關注和政策支持,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納入到國家實驗室或者國家重點實驗室序列中。
其二,有關部門應當列出民生領域的數字化需求清單。民政、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衛生健康、醫療保障、應急管理、住房建設、退役軍人保障等人民群眾高度關切的民生保障主管部門及地方政府,應當結合有關制度實施與政策落實的堵點和難點,提出相關領域的數字化應用場景需求、技術要求及信息的管理權限分配需求,引導有關企業和機構根據需求清單開展數字化工具的開發和試點工作。
其三,關注地方試點和成熟經驗并進行推廣。調研發現,國內部分數字行業的頭部企業以可持續社會價值為引領,在民生保障的相關領域正在積極開展數字化助力民生事業發展的實踐,在鄉村全面振興、基層治理等領域已經初步開發出了一些具有較好應用性的工具,并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建議有關部門持續關注并及時總結類似的地方試點和產業實踐,打造數字化技術助力民生事業發展的典型案例和成熟機制并進行推廣。
其四,采取提高數字化使用能力和降低數字化使用門檻“雙管齊下”的策略,不斷提高數字化技術應用的可及性與普惠性。
(人民論壇網曲統昱采訪整理)